在地震带上,具体如下:此纳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沂沭断裂带 亦称“沂沭深大断裂带”,是我国地质结构中著名的“郯庐断裂带”的延伸,广义的郯庐断裂带的一部分。因大致位于沂河与沭河之间而得名。 沂沭断裂带位于郯庐断裂带主体的北侧,与郯庐断裂带主体相连成一线,是一条延伸长、规模大、切割深、活动时间长的复杂断裂带。该断裂带是山东省区域地质的重要分界线,把山东分为地质上所说的鲁东、鲁西两大块。 沂沭断裂带又由昌邑-大店、安丘-莒县、沂水-汤头、鄌郚-葛沟四宴皮条平行断裂组成。 沂沭断裂带形成于元古代,至今仍在活动,是我国重要的地震带,山东省两大地震频发区(沂沭断裂带、聊考断裂带)之一。但与郯庐断裂带主体相比,未有极强地震记录。公元1668年的郯城-临沂大地震,是郯庐断裂带主体北端,与本带相接地区发生的。 处于该断裂带范围内的临朐-青州地区,是山东省中长期地震预报的高危区。预计可能发生里氏震级6级,震中烈度VIII度左右的地震。 1969年渤海地震后,李四光在研究渤海地区构造时指出:“郯城—— 长岛——辽宁,看来这个断裂带的确是在活动,1969年渤海地震就是与郯城断裂有关。” 1970~1973年,山东省地震办公室森祥没、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理研究所共同开展山东地震地质概查,着重对该构造带的新活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在该地震构造带上圈划出5个地震危险区段: 临沂——汤头一级危险区,郯城和安丘两个二级危险区,莒县和潍坊两个三级危险区。断裂带两侧错开,最大距离有人主张可达740公里,是世界罕见的大平移断裂
出门左拐不送
**沂南县则行不在地震带上**。根据公开资料,沂南县处于低山丘陵区,不在中国东部的主要地震雹汪带(源盯仔如郯城-营口地震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