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国的主要措施是

2024-11-01 17:30:3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回答(2):

1949—1952年,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管制、征用和收购在华外资企业,加上原革命根据地的公营经济,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国有经济。

其次是大力整顿财政金融秩序,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体制,使城乡物资交流和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是农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改,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支援农业的政策,并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对减轻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恢复打下稳固基础。

四是工业的发展。从全国看,由于财经体制统一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促使工业经济很快恢复发展。到1952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大大增加,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仅大大超过1949年水平,而且大多数还超过解放前最高年份。

五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已接近解放前最高年份,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解放前最高水平。还有民用航空,我国刚解放时没有航线,到1952年已有航线13123公里。

六是国内外贸易有较大发展。

七是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八是对工商业合理调整,同时大量精减国家机构。总之,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国民经济全面恢复,达到近代中国历史最高水平。尽管从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来说,人民生活仍相当艰苦,但新生的共和国经济毕竟由此起步了。

扩展资料

1956年上半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党中央提出今后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以后又逐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1957年到1966年的10年,党正是按照这一战略目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在此期间发生过许多失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总体看,这个时期一直没有放松发展生产,特别是1961年至1965年进行五年国民经济调整,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开创者和奠基者

回答(3):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国的主要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

2、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的物价。

3、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

4、通过土改,合理调整工商业和精兵简政措施,使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5、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扩展资料

1956年上半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党中央提出今后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以后又逐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1957年到1966年的10年,党正是按照这一战略目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在此期间发生过许多失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总体看,这个时期一直没有放松发展生产,特别是1961年至1965年进行五年国民经济调整,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回答(4):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国的主要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

2、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的物价。

3、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

4、通过土改,合理调整工商业和精兵简政措施,使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5、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扩展资料

1956年上半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党中央提出今后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以后又逐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1957年到1966年的10年,党正是按照这一战略目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在此期间发生过许多失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总体看,这个时期一直没有放松发展生产,特别是1961年至1965年进行五年国民经济调整,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回答(5):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1.教师首先指出: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留给中国人民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烂摊子。由学生概括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极其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尤其是工业基础十分微弱。另外,教师适当补充关于工业基础薄弱、物价飞涨,投机猖獗的内容,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2.造成国民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有三点,由学生讨论并举例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回答,教师做补充。

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学生举1840年以来列强屡次侵华的史实、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内容。教师适当补充材料如:据不完全统计,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贸易、非法走私和控制关税等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一千亿两白银以上,人均达二百多两。教师指出殖民主义的危害产生深远影响,新中国建立后要在强敌环绕下进行经济建设,可以说是任务非常艰巨。

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国统区滥发纸币造成的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况,回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依靠国民政府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从人民身上搜刮的财富就达二百亿美元以上,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国民党执政的腐败。

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学生列举近代史上的历次大规模战争。教师可补充几个数字如:仅从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死伤就达三千五百多万人,财产损失达六千亿美元。

教师概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稳定经济形势,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跟,这在当时是比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严峻考验。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概括,难点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首先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官僚资本代表大地主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极其反动的,解放前,官僚资本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要迅速的在经济上站稳脚跟,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简介国营经济的性质。人民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学生分析没收官僚资本的作用: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等措施的实行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人民政权的巩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它有效措施:第一,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物价。联系第一目内容说明当时打击投机商、稳定物价、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学生结合小字内容讲解“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不仅政治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有能力的,也能拿满分。阅读教材中毛泽东的引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物价。不但结束了十多年来物价暴涨的局面,稳定了物价,更赢得了人心,使一些对中国共产党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人对党充满信心,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第二,统一财政经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教师先进行讲解。解放初期,国家财政收入分散,部分公粮、税收归省级地方,但行政、军费、建设开支等都由中央支付,由此中央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发行货币,但货币发行过多,引起物价上涨。为使国家收入、支出平衡,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把全国财政收入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并由中央掌握物资调动,现金调动由中央人民银行管理。学生讨论:统一财经的措施在当时有没有实施的必要?意义是什么?答案强调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实施后把分散的物力、财力集中起来,由中央统一管理使用,推动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第三,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对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仍要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个问题,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师不要展开。这一点教材中只有一个注解,涉及不多,不作为难点处理。教师指出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和农民、手工业者的部分个体经济,性质和官僚资本是完全不同的。在建国初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因此,在这一时期(1949-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仍要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样做是必要的,正确的。

1.结果和影响

小结: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1952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和《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简表进行比较。中国共产党仅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使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她不仅在政治上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在经济上也使中国人民逐渐走向富裕道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伟大意义是什么?”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三反”、“五反”运动:

1.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考虑:资本主义的反动性,以及党内有些干部产生贪污、腐化的罪行,以便深刻认识“三反”、“五反”运动的必要性。

2.“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学生阅读归纳“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

“三反”指的是1951年末至1952年末,在党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内部进行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五反”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进行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简介“三反”、“五反”运动的经过,以刘青山、张子善为例强调共产党处理党内腐败问题的坚决性和一惯性,可引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

组织学生讨论“三反”、“五反”运动的意义。

第一,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打击了他们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清除内部一批腐败分子,纯洁了干部队伍,加强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