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简介

2024-11-22 15:46:1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有知答纤“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

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搭仿。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常住人口340.33万(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85.04万(2017年)。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扩展资料:

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举前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

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1021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20条航线26个通航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榆林

参考资料来源:榆林市人民政府网--榆林概况

回答(2):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境内有53条河流,北部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

  全市辖1区11县,222个乡镇,5545个村民委员会。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总人口351.63万,其中农业人口292.73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是陕西面积最大的一个市。
榆林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群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宋以后,分属北宋、西夏及金。明朝设榆林卫,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为地区建制,2000年7月撤地设市。

  榆林人杰地灵。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大夏国建立者蚂世乱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名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民主革命时期,更是涌现出李子洲、杜斌丞、李鼎铭、张继鸾、刘澜涛返橡、马文瑞、张达志、王兆相、闫揆要、安子文、贾拓夫等一批革命先烈、知名人士和党的高级干部。本市还哺育了柳青、路遥等中国文坛的文学巨匠。

  榆林物华天宝。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组合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21世纪中国的能源接续地,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6亿元,增长1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为全省第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财政总收115亿元,增长71.7%。地方财政收入35.6亿元,增长49.6%,高出全省22.6个百分点。全市“三农”投入16.6亿元,是2005年“三闷档农”投入的1.5倍,创历年之最.

回答(3):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最大的红碱淖湖面积67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沙漠湖泊。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差较大漏缺,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蚂搜轿害严重。

  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西部(今靖边县北部)统万城建都,称大夏国。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历史上,秦朝扶苏、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曾镇守于此2。本市曾先后涌现出赫连勃勃、宇文恺、李继迁、杨继业、折可行(折赛花父)、韩世忠、李自成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使榆林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以及李自成行宫,秦始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墓等。榆林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昂的信天游、千姿百态的绥德石狮、细腻秀美的三闷肆边剪纸,以及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