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是正门。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 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扩展资料:
祭天作为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曾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至清末,一直举行祭天典礼,绵延约五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0年),是按照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建立的国家祭坛。自明永乐十九年起始,共有22位皇帝亲御天坛,向皇天上帝顶礼膜拜,虔诚祭祀。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天祀典,并与1918年改天坛为公园。
祭天典礼延续了约五千年。祭天礼仪即从历史角度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的祭天礼仪,展示中国的祭天历史即中国古代的祭天文化。
天坛真正的正门应该是西门
南门
从天坛南门游览会更好一些,按顺序游览天坛的主要景观:
1.圜丘坛
圜丘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每年冬至祭天,孟夏祈雩均在这里举行。
2.皇穹宇殿内正中的圆形石台上,供奉有“昊天上帝”的神牌。东西两侧四个方形石台上,分别安放有清代八位祖先的神牌。东配殿供有大明,星辰神牌,西配殿供有夜明,风雨云雷神牌。
在这里还可以体会回音壁,三音石的回音效果,这些声学现象是后人发现的。
3.丹陛桥,又称海墁大道。丹陛桥是连接天坛南北两大建筑群的轴线。丹陛桥北端高出南端4.5米由低渐高将两组建筑群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天坛的总体显得更加完美。
4.祈谷坛用途
祈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场所。其祭奠对象位次与圜丘第一层相同,无幄,无从位。仪式过程与圜谷坛祭天相同。
祈年殿之“祈年“二字,“祈”为祈祷,“年,谷熟也”,本意是祈祷有个好年景,能五谷丰登。今日所说的“年”是个时间概念,而它原为物候概念,指农作物(谷)从播种到收割的生长周期。
这里还有皇乾殿东西配殿
5.七星石
祈谷坛长廊东南方,有八块大青石,石上有人工雕凿的山形图纹,称七星石。这七块青石为明朝嘉靖年间放置,为风水镇石。最小的一块为清代增置。
在天坛西门里还有斋宫和神乐署,你如果从西门进可以先看这两处再从南向北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