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仅仅相差二十多年的时间,结果却是截然不同,明治维新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天皇大权独揽
19世纪中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天皇并无权威,大权掌握在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幕府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将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门锁死。仅有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开放口岸--长崎从事商业活动,国民失去了信仰自由。
长期的压迫激发了民众心中向往自由的力量,由此引发了“倒幕”运动。
经过一系列的政变和流血事件之后,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后又相继颁布《废刀令》。
在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在教育、军事、交通、司法、宗教等方面做出了适合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
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天皇对社会的领导力空前。
维新政府有挑大梁的人才
和戊戌变法不同,康有为在发起维新之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连说动袁世凯,都是安排谭嗣同去说的,而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像右大臣岩仓具视,出访欧美,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人是空喊口号。
在战胜幕府将军后,大权已经落到了明治天皇的手中,再有与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不同,日本是全盘西化,并改变君主立宪制,这使得日本快速的崛起。
改革共识的凝聚力
大和民族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相比与此,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守旧派的扼杀而以失败告终。
所以说明治维新的成功有着体制和国民意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