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滞后现象?产生滞后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025-04-01 04:16:5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般来说,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通常存在时间滞后,也就是说,解释变量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全作用于被解释变量。此外,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一个经济指标之前的变化态势往往会延续到本期,从而形成被解释变量的档期变化同自身过去取值水平相关的情形。这种被解释变量受自身或其他经济变量过去值影响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聚合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hysteresis)。
受到外力时,链锻通过热运动达到新平衡需要时间(受到内摩擦力作用),由此引起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外力作用的频率与温度对滞后现象有很大的影响。
  高聚物作为结构材料,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受到交变力的作用,形变落后于应力变化的现象就称为滞后现象。滞后现象的发生是由于链段在运动时要受到内摩擦力的作用,当外力变化时,链段的运动还跟不上外力的变化,所以形变落后于应力,有一个相位差。

回答(2):

吸脱附等温线中的滞后环如果是由毛细凝聚引起的,相对压力(p/po)小于0.3,一下就发生闭合。但是有时即使在更低的压力下也不闭合。如甲醇、氨。化学吸附的滞后现象非常严重,已经超出了气-固吸附的zigmondy、mcbain以及cohan模型所能解释的范围。对化学吸附的claperon图进行研究,发现吸附床冷却及加热过程中存在着一段等压冷却以及加热过程,这两个过程与吸附滞后圈相对应。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吸附的滞后圈形成原因主要与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以及吸附特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