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我们经常看见清朝士兵的衣服上写有“兵”或者“卒”,又或者“勇”,虽然看上去好像差不多意思,但是它们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另外,士兵的“士”其实也是一种兵的意思,只不过这个“士”是在军营里面当官的,有点地位的兵。
而“兵”是清朝的常备武装力量,是正规军,它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为满兵,绿营兵则是为弥补满军的不足又建立的汉人组成的汉兵。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也叫绿旗兵,简称营兵。八旗军同绿营兵虽然使命相同,都是“政府军”,但战斗力和重要程度就大不一样了。按定制:八旗兵大部分卫戌京师,为国家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电视上浩浩荡荡的大都是绿营兵。
“勇”的话,也是兵的一种。是雍正、乾隆时期出现的,意思就是当有战争发生时,若八旗和绿营兵不足用,则就地取材临时招募的军队,战事完了后立即解散,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即便就是在战争中立功的,也是不能久留的。直到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以团练起家,才改非正式的乡勇为练勇(即湘军),定兵制,发饷粮,称为勇营。从此,“勇”基本代替了
“兵”成为国家的正规军主力。
“卒”的话,可能很多伙伴会觉得,这是因为在象棋里面,是为了区分双方的棋子,才另外取个名字,叫”卒“。也许这只是一方面的,要说只是为了区分的话,那完全可以用棋子的颜色分开就行,一方棋子是黑色,另一方棋子是红色,不就行了吗?”卒“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在州县里驻扎的称为卒,比如看管监狱的,一般是”卒“。还有一些资料上显示,古代”兵“指单个的士兵,而”卒“指一小队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