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世纪之后佛教在印度的发展情况如何?

2024-11-22 01:54: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公元三世纪,南印度婆罗门学者龙树归依佛教,出家受戒,在雪山跟从一位老比丘学习大乘经典,从此智慧无碍,大量造论以阐明大乘经义。他的“中观”学说迅速流布印度各地,从此大乘佛教便兴盛起来。龙树著作很多,有中国大乘佛教“八宗共祖”的美誉。
到了公元四、五世纪,笈多王朝再次统一印度,大乘佛教由无著、天亲两兄弟创立了一个新的学派——瑜伽学派。天亲的著作也很多,被称为“千部论师”。
公元六世纪,笈多王朝由于外族入侵而覆灭,佛教受到严重破坏。后来,伐弹那王朝的戒日王统一了中印度,佛教稍稍有所复兴。笈多时代已经开始兴建的那烂陀寺,在伐弹那王朝继续得到增建,规模日益宏大,大乘学者们集中在那里讲学研习,蔚为当时印度最高学府。
六世纪中叶至七世纪中叶是那烂陀寺的最盛时期。大唐玄奘法师在这里留学时,瑜伽系的大论师戒贤和中观系的大论师智光都在那烂陀寺讲学。
戒日王死后,中印度又陷入混乱局面。当时印度分据各地的王国大多崇奉婆罗门教,佛教因此日益削弱。独有东印度的波罗王朝历代崇信佛教。这个王朝起于七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一世纪末,它统治着摩揭陀以东的地方,那烂陀寺就在它的境内;后来又在那烂陀附近建超岩寺,规模更大。
公元七世纪后期,婆罗门教吸收佛教理论而大大发展了它的神学。于是,婆罗门教便以新的姿态大为兴盛起来,西方学者把此后的婆罗门教称为印度教。
而当时人才廖落的佛教为适应这样的时节因缘,逐渐兴起密宗,方便吸收婆罗门教的许多仪式而加以不同的解释,但在教义上仍以无常、无我的理论为根本。
九世纪以后,密宗更为盛行。
公元十一世纪,突厥族大举入侵,印度原有宗教均遭破坏。佛教上师们星散避难,多经尼泊尔等地来到西藏。超岩寺等重要学府先后被毁,留存的僧人寥寥无几。至公元十二世纪,佛教绝迹于印度本土。
现在的印度佛教是公元十九世纪后期由斯里兰卡重新传入的。近几十年来,中国、日本、缅甸等国佛教弟子也陆续在印度各佛教圣地建立了佛寺。
1956 年 10 月,印度“贱民”领袖安贝德卡尔博士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宣布改宗佛教,并宣传“人不是神创造的”和“一切众生平等”的佛教教义。参加大会的五十万“贱民”响应他的号召,同时宣布放弃印度教信仰而归依佛教。从此,这项运动掀起澎湃浪潮,数千万人改宗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