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性,内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以往的英雄性。如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钢琴奏鸣曲e小调(作品90)、A大调(作品101)、c小调(作品111,)及弦乐四重奏作品127、131等。
2.抽象性,复杂性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以往作品的标题性。贝多芬晚年对现实的愤懑与对理性和和平的追求、他的抗争与思索等各种矛盾的体验,以更为深刻、更为复杂,更为抽象的方式表达出来。他晚期作品更多使用了对位性的织体和复调来表达他的这些体验。从某种意义讲,这也是他多年潜心研究巴赫创作经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