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小时候的故事

2024-11-22 07:37:4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杨丽萍出生在大理的一个白族人家,父亲杨印宝,母亲杨仙果,均为白族。但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因为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3个弟弟妹妹。

照顾他们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杨丽萍的肩上。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她凭借着天赋,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1979年,由杨丽萍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荣获云南省1979年表演一等奖。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孔雀舞”闻名,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

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并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1988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扩展资料:

13岁时,正巧西双版纳州歌舞团到她所在的寨子里招人,当听说入团后每月30元的补贴后,杨丽萍去参加了选拔,并且凭借着自己的舞蹈天赋,顺利入选。

从这里开始,才有了后来的“舞神”杨丽萍,但这距离她成名,却还有15年之久。15年后,1986年,这时的杨丽萍已经正式转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有五六年了。

看似进了体制,找到了舞蹈的“专业”方向,但是她在这里,并没有十分顺利,因为她总是那个另类。不服从管理,拒绝参加排练,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

对刻板常规的芭蕾舞式基本功十分抗拒的她,是这个舞团里格格不入的一份子。虽然那个时候的她已经有了一些名气,她的“孔雀舞”颇受观众喜欢。

还在国内举办了一场个人舞蹈晚会,这在当时还是首例。但这一切努力,并不能改变她被团里“不喜”的状态。枪打出头鸟,更何况在当时那个更严谨更强调纪律的时代呢。

她的特立独行免不了是要吃亏的。在这种氛围中,全国第二届舞蹈大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作品,但杨丽萍的作品没有得到单位的选送,而这个比赛,只收单位选送的作品。

杨丽萍这么有性格的人,自然有自己的办法。她的脾气也是倔啊,不吭不声地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手表,凑了1700块钱,硬是一个人解决了服务、音乐、甚至自己搞定了录像带。

这样《雀之灵》制作完成,她拿着这卷录像带就送到了比赛处。但说了不收个人的作品,她就这么送过来,并且还超过了收录作品的截止日期,收带子的工作人员也很难办啊。

就这么被挡在了门外,一直堵着气撑到现在的她,再也忍不住委屈,当场蹲在自行车边就哭了起来。说来,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现场的工作人员看她哭的这么委屈,也是不忍心,松口表示:参赛或许没机会了,但如果只在评委休息期间在休息室里播放录像的话,还是能帮的上忙的。

至于能不能被看上,就要看她个人的造化了。事实证明,杨丽萍的造化(实力)不错。谁都没有想到,那一年,在休息室播出的舞蹈《雀之灵》成了当年最大的黑马。

一举夺得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她的舞蹈生涯才像开了挂一样,走的越来越顺利。而当年那个工作人员,也算是她的贵人了。

1986之后,杨丽萍的《雀之灵》火遍了大江南北,美的令人窒息。但成名之后,杨丽萍却比较反常,她从不敢走这种“快”路。

“孔雀在云南是一种图腾,是自然界美的化身,我把它转变成我的信仰。”怀着对舞蹈艺术的敬畏,每次舞蹈,她总是千百次打磨,也几十年如一日,专注地跳着“孔雀”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丽萍

回答(2):

  如同云南的女巫辟嫫,生下来就是为了在天和地之间用歌舞的形式来传递消息,对于杨丽萍的民族来说,舞蹈无处不在。

  对每一棵小草都要有感情

  年过五旬,普通女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开始经历更年期。而杨丽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却还停留在少女时代,“去看过医生,说我的指标在 38岁,大概是因为跳舞,荷尔蒙、骨骼等指数都还不错。”

  看到美丽的石榴树还是敏感、兴奋,对美好的事物,有孩子般的感悟力和追求心。

  坐在露台上,杨丽萍指着洱海的水,“你看边上的水印,往年有那么高,今年太旱,洱海边好难看。加上各种生活用水都倾倒在洱海,所以水也不够清透。”

  尽管是表示遗憾,从她凝视洱海轻波的眼神,还是看得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怜惜。“母亲从小教导,对每一棵小草、每一棵石榴树都要有感情。”

  母亲杨鲜果是傣族人,独自一人拉扯四个儿女。她质朴的教育理念既鼓励了杨丽萍的成长之路,又给现在的她造成些许生活上的困扰。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病,医生问名字,妈妈说不会写她的名字,然后就大声报名字,我叫杨鲜果,仙人的仙,水果的果。我就把头低得很低,心里想天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难听的名字?现在我觉得,这个名字太美了,我还特意为其中一座房子取名 “鲜果庵 ”,特意盖了给我妈住,结果她一进去就开始钉钉子,把赵青设计制作的木雕全部钉坏了,在她的心目中,房子里必须钉钉子。”

  “杨丽萍这个名字不错,我一直没改过,是爸爸取的名字,他出身上中农,上过中学。”
  因为父母离异,杨丽萍小时候家境贫寒,从开始记事的时候,就要为全家人做饭,放学回家要采蘑菇、干农活,基本上在家里就不能停顿。“妈妈如果看到我闲着,就会命令去扫地,扫过了再扫一遍。”

  白族村寨里的年轻人每晚都聚在篝火边,以载歌载舞的方式结束一天的生活,有月亮的夜晚,他们还会跑到河边跳舞欢唱。杨丽萍从小就喜欢跳舞。一天傍晚,她正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跳舞,妈妈拉住她,在她手心里画了一只眼睛。妈妈对她说:“手连着心,手心里的这只眼睛就是心灵的眼睛。你长大了,要学会用心灵的眼睛去看世界,去感受舞蹈,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就像我们眼前的生活,虽然很艰苦,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但我们拥有青山绿水、星星月亮,上天对我们已经很慷慨了,我们很富有。”

  说话间,杨妈妈来送鸡汤,满满一大碗,飘着厚厚一层油,一定要站在旁边看杨丽萍喝下去才肯走。“没办法,我妈就是这样。比如她常常逼着我每天吃 7个鸡蛋,说我太瘦了,瘦得像个鬼一样,要多补充营养。我跟她说过无数遍,人体一天只能吸收两个鸡蛋,吃多了也没用,甚至用很生硬的话告诉她这是在害我,跳舞的人怎么能这样猛吃?她不行,必须吃,越多越好。”

  有段时间把母亲接去昆明同住,结果母亲把工人全部赶走,“她一定要自己动手,闲不住,说请工人浪费,怎么说都不听。”

  这样的时候,“也会不高兴,但过一会儿一想,这是你的母亲,从小这样教育我们长大的,有什么好生气的,不是讲道理的事情。”

  “8岁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来,我看到妈妈在和邻居吵架,老三老四也在跟着吵。我赶快上去问怎么回事,我妈说,女儿啊,他们太欺负人了,他们家的鸡吃了我们的芭蕉树。芭蕉树是我们白族的蔬菜,没吃的时候会煮来吃。我看了看情况,跟我妈说,你的芭蕉树没有围起来,鸡也不知道,你不要跟人家吵骂。我妈当场揍了我一下,搞得我差点晕过去。她的意思是我怎么胳膊肘往外拐,但是我那时候就明白,凡事要讲道理,为什么鸡要吃芭蕉树?是因为我们没有围栅栏嘛。”

  对于杨丽萍来说,跳舞也好,母亲的生活态度也好,都要想明白,“活明白了,就不会烦恼、病态、埋怨、不满足。”

回答(3):

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