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什么意思

2024-11-29 16:34: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行事知之始”指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知是行之成”指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整句话阐述了实践和认知的关系,知行合一,实践是认知的开始,而认知又是对实践的升华。

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扩展资料:

历史由来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回答(2):

行事知之始,指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知是行之成,指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整句话是突出的反应了马克思主义里,实践和认知的关系,认知可以来源于实践,但是认知绝不可以代替实践。突出反映了实践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取自王阳明先生的格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回答(3):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什么意思
解答:

知是行之始:懂道理,是做事的基础。
行是知之成:做事情、有所行动,是懂道理的表现(结果)

回答(4):

行,实践;知,认识。窃以为: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再由此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无非是重视知行结合,实践与认识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