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释三合一是怎么回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2024-11-19 01:41:3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肇始于南梁梁武帝时,直至隋唐代儒、佛、道三教,这种“合流”并不能掩饰彼此之间的排斥和斗争,直到元明并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

意义:中华文明几临全面覆灭的情况下,因蒙古推存道教而在保存中华文化客观上起了巨大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因此,三教合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儒家学说,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

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以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

释,即佛教。由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形成儒释道三教会通融合、和而不同的宗教文化体系,这种现象,在世界文明史上实属罕见。

儒释道三教各有擅长,以三教的不同功能实现了三教的和谐共存,素有“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之说。

其实,三教成为一种互补关系——儒家是治理国家的意识形态,道教主要功能是“治身”,佛教主要是“治心”,消除精神烦恼。

因此,后来的三教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其一是三教平等型,认为三教各有长短,功能不同,彼此相辅相成,这主要是儒家统治者平衡三教的政治目的。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并奖格局的出现,从历史事实上证实了不同宗教的互补、会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释道

回答(2):

  儒道释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心内容。三家在文化传承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融合,来充实完善各自的内容。至南宋末,在祖国受到外来民族的巨大威胁,传统文化面临覆灭的情况下,道家鲜明地提出了“金丹舍利同仁义,三教原来是一家”的三教合一观点,促进了三家学术的融合完善。在不久到来的特大浩劫,中华文明几临全面覆灭的情况下,因蒙古推存道教而在保存中华文化客观上起了巨大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因此,三教合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儒家学说,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学说包括:五伦 十义 四维 八德等 。
  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以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
  释,即佛教。由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回答(3):

明清时期的民间教门在当时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和民间教门传统影响下,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内丹派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以“真空家乡”(天国)、“无生老母”(最高神)为核心的三教合一的民间信仰。

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

意义:儒家修身 道家养性 佛家修心 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士大夫的处世和哲学基础,也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及当今的中国人的习俗传统等构成了深渊持久的影响。可以这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就是儒释道三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三家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吸收融合,不断发展进步,其中以儒家为主而释道两家为辅,但其实又没法完全界定三家的区别,因为本身就没有明确的界限。总而言之,在一定程度上,三家的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以这三家为典型代表的

回答(4):

这三个教是从不同的侧面观测道,而产生的道解。道教主要讲事物的本质,阴阳。佛教讲的是事物推动的主要原因,因果。儒教讲的是应用,合道。道教不明因果,入世容易违势。佛教只讲因果,解脱实为舍本求末。学儒不明佛道,是持仁而不知为何持仁,就会出腐儒会学成扭曲,所以要综合而学,是这样的合一。……意义,道是真相,由真相衍生的三教,帮助中国完成了社会结构和道德体系,也是为世界启了蒙。由真相产生的道德体系,才敢握科技这把刀,这也是对全人类有着的重要意义。定义智出诈些,定义奇技为淫巧,其实是远瞻,这三个教实际上,一直在夯实人类未来发展的基础。………转型期由契约文明主事三百年,文明差点毁于核。为维持契约而推出主事,却已开始无限发钞,主事走成了乱之源,无药医,不仅是脑残,也许是玩刀玩的。方向完成之后,人类的发展会重回道文明。

回答(5):

儒道释三合一:自古以来道家擅长研究《易经》和《道德经》。在道家的观点看来,《易经》、《道德经》和孔子,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有源头和延伸之分,但本质上是一回事。《易经》说的是“天道”,说的是“人”与“天”的合一;《道德经》说的是“道法”之用,是用文字解说《易经》的“道法”和应用;在《易经》和《道德经》那里,已经确定了人学信仰和“法自然”的智慧,孔子只是据此而解说“人序”、“人道”、“人伦”。《易经》、《道德经》和孔子,三者正好构成“天、地、人”之序。

重要意义:
政治信仰的本质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宗教信仰或中国文化人学信仰的本质内涵首先是人与宇宙的关系,所以两者间远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一个是哲学的概念,一个是现实社会利益的概念。
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基本的起点就是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就是对自我生命与客观宇宙关系的思考,以此得出的结论就是信仰。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成其为“民族文化”就必定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