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地基加固处理,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尤其是特殊路基,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河流相冲击洪积物地基等需进行特殊处理:软土属高压缩、大变形地基,对该地基首先采用插塑料板、袋装沙井的超载预压等方法进行排水加固,其次根据填方路提的压力计算,采用喷粉桩、挤密庄等进行加固处理;河流冲积物,使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沉积物种类多,要充分分析其成份,做好设计,进行地基渐变加固;湿陷性黄土要做好防排水设计,采用强夯等办法进行加固。⑵桥头设计过渡段,即在一定长度范围内铺设过渡性路面或设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结构路段产生的较大沉降通过过渡段至桥涵结构物上,车辆行驶就不至于产生跳车。⑶台背填料的选择,在挖方地段的台背回填部位,因场地特别窄小,可选用当地的石渣、砂砾等优质填料;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与侧墙的相接部位,尽量选用内摩差角大的填料进行填筑,而且施工是应注意填料土压的平衡,不发生偏移,以免造成工程事故。⑷在靠近构造物背后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也可在桥台与填方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对中间为砂砾填料、两侧为土类填料的填方与加固地基的连接处做纵向集水管和横向排水管,以排泄填方与加固地基之间的下渗水。⑸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桥涵两端路提的施工质量,完善施工工艺、方法和强化管理。为适应桥涵端部而路提施工场地窄小、压实区域形状不规则而工期又紧迫的特点,应使用专用的小型压实机械。
(1)基层处理
先将地基夯压实,在地基土含水率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后,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在下层钢筋设置混凝土垫块找平,并注意保证面层钢筋保护层厚度。
(2)混凝土面层的浇注
厂房柱距9*9m,施工时,按柱距分仓浇注施工,先浇注的区域采用14号槽钢作侧模,用充气钻在模板内外二侧每0.8m交错钻眼,锚入Φ18钢筋,内侧钢筋顶低于混凝土面2mm,侧模内外分别用木楔和钢筋加固牢固。
支模时用水平仪严格控制槽钢顶标高,在模板支设后用C30细石混凝土将槽钢下面填实,以免混凝土振捣时漏浆,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筑时应加强振捣,由于钢纤维会阻碍混凝土的流动,因此钢纤维混凝土的振捣要比普通混凝土的振捣时间长,一般应为普通混凝土的1.5倍。振捣时采用5m长的平板振动器(尽量避免使用插入式振动棒)将混凝土振捣密实直至出浆,用2m长刮尺和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混凝土浆抹平,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3)粗抹 混凝土初凝后,即混凝土的泌水已被蒸发、人踩上去不会下沉时,用灰匙配合3m刮尺进行粗抹。
(4)精抹与终抹 地面混凝土工程精抹与终抹合在一起,混凝土浇筑8~10h后,随即开动混凝土叶片式抹光机,对每部位进行抹平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