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重用马谡,并不是故意把刘备的嘱咐当耳旁风,他用马谡留下终生遗憾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马谡是一个被用错了地方的人才。
诸葛亮一时粗心,认为马谡是个人才却用错了地方,马谡不是一个庸才,而且是一个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树的精英,比如在国家战略、军事理论、地方吏治都有很好的见解,但他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经验丰富的将才.
第二,再次证明诸葛亮不是神,也有犯错了时候。
诸葛亮一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不管后世人们出于怎样的目的进行美化神化,他也不是神,不可能永远不犯错,偶尔出现一次失误并不奇怪,而且还能让人感觉到一个真实可信的诸葛亮。
第三,诸葛亮重用马谡,有自己的偏情。
诸葛亮与马谡关系很好,他们对世事见解有许多相同的认知,马稷与刘备一同做事,最终得到诸葛亮的认可,他认为马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两个人一同发展军事才能让整个国家进步,而马稷更是潜力股。诸葛亮把他当成自己一系人脉,甚至有把他培养成自己接班人的打算。
第四,马谡属于一时错成千古恨,历史没有给他更多机会。
马谡领命驻守街亭,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不听劝告,想要建立自己的功业,其实领兵为将,他根本没有实际经验,如果以前给他机会锻炼几次,结果就大不相同,但历史没有给他机会。
第五,刘备的嘱咐渐行渐远,已经成为模糊的记忆。
诸葛亮不是不尊重刘备的嘱托,从后来诸葛亮后悔自己用人不察,追忆先主刘备之言,放声大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在决定任用马谡的时候,却没有想起来刘备这一重要嘱托,这是因为刘备的嘱咐渐行渐远,已经成为模糊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