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的前提是错误的,居士我在上一篇问答中分析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真正不愿意受招安的只有武松、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等少数几人,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招安的。所以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将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并积极谋求招安,势在必行。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招安是梁山集团的最好出路,可能也是唯一出路。且听居士我慢慢为你分析:
《水浒传》中描写了很多山寨,比如桃花山、二龙山等等,然而梁山与别处山寨都不一样:别的山寨非常小,一般仅能容纳两三位头领,而梁山八百里水泊,格局甚大,所以最终有一百单八将,可谓山寨中的巨无霸了。梁山这么大的规模,不可能像其他几座山寨一样,仅保持一个很小的、在朝廷看来无害的规模,必然会不断扩张,最后到达它所能承受的极限。
《水浒传》中梁山共有三任寨主。第一任是白衣秀士王伦,这个人格局甚小,目光短浅,只想着四五个头领占据这么大一个梁山泊,可谓不思进取了。王伦不知道,江湖上人人都盯着梁山泊,想分一杯羹。所以后来晁盖带着一众手下前来投靠,把王伦吓坏了。当时梁山头领总共有五位,唯一能打的林冲还被王伦得罪过,现在一下来了七个人,还个个武艺高强,真要让晁盖一行人入伙,这寨主谁来当?其实王伦最好的选择就是主动让贤,可惜他不甘,不愿,最终成为林冲刀下亡魂。王伦死得不冤,因为他占的梁山泊实在太大了,成为众人觊觎的目标,这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第二任寨主乃是晁盖,他不像王伦这么鼠目寸光,所以在他的领导下,梁山的规模不断扩展。像梁山这么大规模的强盗集团,想要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日子是不可能的,必然会引起朝廷的警惕。于是朝廷前后几次派兵征讨,而梁山那些江湖草莽,杀人越货还可以,想跟正规军抗衡,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梁山想要对抗朝廷大军,就必须不断招降朝廷将领,比如大破呼延灼的连环马,靠的就是徐宁的钩镰枪。
于是每次对抗朝廷大军,梁山都要吸纳、招降新的朝廷将领,规模进一步扩大。如此一来就有了两个问题:
第一,梁山的规模越大,朝廷征讨的力度也就越强。但是梁山的规模是有上限的,如果达到上限后朝廷继续增加征讨力度,小小梁山显然无法与整个朝廷相抗衡。所以梁山必须走招安路线。
第二,梁山中的原朝廷将领越来越多,而且他们是梁山的主要战力。这些人显然一心想招安,不甘心一辈子做个强盗。而且当初梁山招降他们时,就许诺日后一定要招安。所以梁山中招安派的势力也越来越多,可以左右梁山的路线。晁盖没有看到这一点,一直没有提出招安的主张,所以这些将领就团结在整天把招安挂在嘴边的宋江麾下,最终宋江取代晁盖成了梁山的第三任寨主。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梁山接受招安几乎是必然的结局,这不是宋江一个人决定的,而是时势如此。如果宋江不招安,会有另外一个愿意招安的人成为梁山之主。
而且当时天下有四大寇:宋江、方腊、王庆、田虎。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荡平了其他三寇。假如梁山不受招安,其他三寇中,会不会有一方势力接受朝廷招安,然后来把梁山平了?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所以梁山不仅必须接受招安,而且必须尽快接受招安,万一被其他三寇抢先了,就悔之晚矣了。
因为宋江认为招安是梁山唯一的出路,如果不招安,梁山可能会被灭掉,所以宋江执意要招安。
因为他比其他人更有远见,知道梁山只有被招按这一条路可以走,否则就会全部被剿灭。
因为宋江本来就是官员,是郓城押司,而且宋朝文人特别注重忠义,孝顺。
因为宋江知道如果不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只会遭到北宋正规军的大力围剿,梁山实力比起北宋军队绝对不及,如果不接受招安最终会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