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系叠加控制油气

2024-11-06 15:37: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经多年研究发现每一构造体的形成演化具有继承性和阶段性。这些特性表现在地质构造上,使原沉降带继续沉降叠加,使原隆起带继续隆起叠加。

(1)塔里木盆地

满加尔坳陷自震旦纪以来在西域构造体系和纬向构造体系控制下一直处于沉降状态,故形成多套烃源岩叠加(Є-O、Є-P1、T)而盆地内沙雅隆起和卡塔克隆起自晚奥陶世开始隆起一直到早石炭统均处于隆起状态,形成隆起叠加为多期油气运聚的指向区,而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带(图6.2),这一叠加作用在各盆地均有存在。

(2)准噶尔盆地

自石炭纪以来,在西域构造体系和纬向构造体系联合控制下形成长期沉降盆地,从形成多时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成为主要油源区,盆地内的继承性隆起,如陆梁隆起-中央隆起及西部隆起,成为油气富集带,并发现克拉玛依、石西、陆梁、克拉美丽、车排子、呼图壁等大油气田。

(3)鄂尔多斯盆地

自寒武纪以来,在华夏构造体系、贺兰山山字型构造体系、纬向构造体系及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下一直处于沉降区,从而发育了多套烃源岩(Є-O、C-P、T-J),这几套烃源岩基本为叠加复合,成为大型油气源区。盆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及贺兰山前陆断褶形成主要油气聚集带。因此发现:靖边、苏里格、杭锦旗、大牛地、榆林等大气田和姬塬、庆阳等大气田。

图6.2 塔里木盆地喀拉萨依-塔中1井-满参1井-库南2井构造横剖面

(4)四川盆地

自震旦纪以来,在华夏构造体系、纬向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等联合控制下长期处于沉降区,形成多时代烃源岩叠加复合,形成大型油气源区,盆内古隆起、斜坡隆起及川西中新生代前陆断褶带、斜坡带和构造带成为油气主要聚集部位,从而发现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普光、元坝、龙岗、新场、五百梯等大气田。

(5)松辽盆地

自上古生代以来该区在新华夏构造体系、纬向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控制下长期为沉降区。因此,发育了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烃源岩形成了大型油气区,盆内的中央构造隆起带和周边斜坡带成为油气主要聚集带,从而发现了大庆等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

(6)华北盆地(含渤海湾)

在新华夏构造体系和纬向构造体系控制下,自晚石炭世以来,一直处于沉降区,区内发育有广泛的石炭-二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成为大型油气源区。特别是白垩纪后,在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下形成一系列NNE向排列的断陷盆地,其断陷内沉积较厚的古近系烃源岩,成为油气凹陷。并成为主要油气田分布区。从而发现多个大型油田,如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南堡油田、渤中油田等。

(7)东海陆架盆地

主要在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下,新生代出现3次沉降期,即古新世、始新世下部和始新世上部。3次海进形成了主要烃源岩期,也成为本区富含油气源岩,其厚度大、分布广。古新世以来,在新华夏构造体系作用下,发现多条NNE向断裂带和褶被,这些断裂带、褶被带为油气富集提供良好条件,是油气成藏主要部位,因此,发现多个油气田,近期又在深层打出高产井,发现了新油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