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整吞咽方式
透过不同姿势来改变食物的流向。低头吞咽,可保护气管通道,避免食物或液体太快流入咽喉,让进食更安全。长期卧床的人,则需摇高床头90度再进食。
2、调整进食的速度与量
小口吞咽,可减少食物在咽部的残留量。每一口多吞咽几次,吞完清喉咙,确保吞咽干净,避免食物或药物残留。如果使用吸管容易呛,可改用汤匙或斜口杯,控制进食量。
3、调整食物的质地
增加液体的浓稠度,可将水或汤加入增稠剂或勾芡,变的浓稠一点,降低液体的流速,避免太快流入呼吸道。不要吃太硬的食物,避免卡在咽喉。
4、多做吞咽运动
假声练习:发“一”的声音,慢慢提高音调,音调升到越高越好,直到最高音;维持高音5秒,重复8次。
撑住舌头运动:舌头前伸,牙齿轻咬固定舌尖,吞咽口水,舌尖仍要维持在外面,重复8次。可增加舌根和咽部肌肉的力量,减少食物残留。
最好先去医院诊治。针对吃饭、喝水呛咳等问题,建议您采用吞咽障碍辅助饮品来解决。效果很好,流质、半流质的食物都易吸收。可以把它加到水里、牛奶里,或者稀饭等食物里,像米饭馒头等打碎之后也可以加入使用。里面的成分都是像马铃薯淀粉、卡拉胶、麦芽糊精这些日常食物中提取的,所以不会与药物产生相克反应,又能产生顺滑粘稠感,无需自主吞咽。
喝水并吞咽的时候,喉头有一个上升过程,喉头上升悬绒垂就把气管完全盖住(食管敞开)水顺着上升的敞开的食管流下,随后喉头下降到原来位置。这是喝了一口水的过程。然后第二口第三口依次吞下,重复一个一个上升下降过程,你就听到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了。
1、呛水通常是太急,没等喉部做完一个完整的动作,溜进气管。或者边喝水边说话(说话时气管当然敞开)。
2、遗传因素,有些人喉部生理结构有缺陷并且会将缺陷传给下一代。即我们常说某些人经常“呛气嗓”(威海土话)就是这样。
老人吃饭的时候就喝水,可能是年龄大了的原因咽下去,尽量多喝点汤。不要吃饭的时候喝水对肠胃不好。
如果有病,不是吃药,当然好不了,喝水吃饭不是药,要去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