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侍奉过三位不同的主人公都没厌烦他,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5-04-15 05:08: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经常互相攻打。经常出现投降敌军的将军,但是,凡是投降的将军一般都不被重用。而这位将军侍奉过三个主公,但是,每个主公都说他忠心,这个人便是黄权。

黄权最早在刘璋手下做主簿。

刘备占领蜀地后,深知黄权很有才能,一心拉拢黄权。黄权本不想侍奉刘备,但是刘备以蜀中事务及蜀地百姓为名,希望黄权为蜀地百姓着想。黄权才勉强同意。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破张鲁,张鲁逃入巴中,黄权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臂膀。”于是刘备以黄权为护军,率领诸将进入巴中。但张鲁已经回到南郑,投降于曹操。之后刘备攻破杜濩、朴胡,攻杀夏侯渊,占领了汉中。人们只知道攻取汉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谋略,却不知道这些计谋都是黄权首先替刘备想出来的。

章武二年(222年),东吴名将陆逊顺长江流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
魏文帝曹丕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
黄初四年(223年),刘备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曹丕察觉到黄权有器量,想故意吓吓他,于是派人召见他。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在道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下属官员、侍从都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却举止自若。
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权,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坐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你,这种谈论总不离口。
历史评价:
刘备:①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②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
司马懿: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诸葛亮),不去口实。
杨戏:镇北敏思,筹画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
陈寿:黄权弘雅思量,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
徐众:权既忠谏于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先主假权将军,善矣,然犹薄少,未足彰忠义之高节,而大劝为善者之心。[12]
袁宏:公衡仲达,秉心渊塞。媚兹一人,临难不惑。畴昔不造,假翮邻国。进能徽音,退不失德。六合纷纭,民心将变。鸟择高梧,臣须顾眄。
郭允蹈:向使云长自江陵出襄阳,而益德、黄权有一人焉,为居守之计。则固可震撼中原,而无后顾之忧矣。
罗贯中: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王夫之:①黄权、王累、严颜、刘巴之欲拒先主也,智在一曲而不可谓智,忠在一曲而不可谓忠。 ②张鲁妖盗而有阎圃,刘焉骄怠而有黄权,王累、刘巴,皆国士也。
古代凡是忠心耿耿的人才有谥号,黄权一生侍奉三个主公,都能够得到重用,其原因在于,黄权心中装的不是一国之主,而是天下之民,所以为天下人民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