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鹦鹉越南种归属亚历山大鹦鹉老挝亚种。
1、分布区域不同:
亚历山大鹦鹉越南种:分布于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北部和西部。
亚历山大鹦鹉缅甸种:分布于印度东北的阿萨姆和缅甸北部。
2、亚种的特点不同:
亚历山大鹦鹉越南种:该亚种类似指名亚种,但头颈部和背部具泛白的淡蓝色,有些延伸到顶冠;脸颊黄绿色,后颈的色带狭窄,较粉色;肩部的色块更红。 体型略小,脚黄色。
亚历山大鹦鹉缅甸种:该亚种类似指名亚种,但头顶部和颈背黄绿色,脸颊和颈部存在的蓝色色调略浅,后颈的波带狭窄,较浅。
扩展资料:
亚历山大鹦鹉缅甸种和越南种的共同特点:
繁殖季节约在11-4月间;在大树上筑巢,偶尔也可在大型墙体裂缝或屋檐下,喜欢死树和软木树木,也选择啄木鸟啄出的老树洞。和一窝产3-4枚卵,卵大小34.0 x26.9毫米,约28天后孵化,亲鸟须喂养约21天,7至8周后羽毛长成,48个月性成熟。
大部分栖息于海拔900米以下各种干燥与潮湿的地方,包括森林、农作物区、红树林、椰子园等地,偶尔也在都市郊区、公园、花园活动。
通常是集小群活动,在食物充足时或在栖息处休息时会大批聚集。鸣叫声悦耳,动听。天然食物包含了野外与农田的种子、花、花树的嫩芽、花蜜、水果、谷类及蔬菜,觅食时间主要在早上与傍晚,在许多地区亚历山大鹦鹉的主要食物是农作物,造成农民很严重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历山大鹦鹉老挝亚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历山大鹦鹉印缅亚种
所谓小种和大种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国内的所谓大种其实也是指的中型的鸭梨儿。(印度尼泊尔亚种的其实最大,个体可以和金刚比肩了,但是国内数量太少,所以常叫的大种其实指的是中型体积的缅甸种)
两种方式一类是按体型分,大种指的是缅甸种,小种是指越南种,缅甸种的一个是个体体型大于越南种的,个体的话超出三分之一还不止,再一个是嘴巴的形状颜色深,带棱角,宽;越南种的就小,嘴巴颜色浅,而且相对尖细。
另外一种是按亚种分类,把指名亚种当作小种,其他归属为大种,这个是按族群数量分类的,不取决于体型。国内养鸭梨儿的玩家鸟友基本都是参照第一种方式分类,按个体大小区别不同产地,实际在种群族系分类方式上第二种方式鸟类学家用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