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材料的采收方式及收割时间。
2.原材料的放置区域不能受阳光照射,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维生素C。进而会直接影响到加工出的食品。
3.原材料不宜放置时间过长。
4.食品加工中产生的高温也会破坏维生素C
根据维生素C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推断,食品加工中的破坏组织结构后的水洗、加热、烘干、蒸煮、加碱性物质(如碱性添加剂)、光照、长时间存储、加氧化剂、加氧化酶等操作,都会导致维生素C的不同程度的流失。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
天然存在的抗坏血酸有L型和D型2种,后者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是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较多,故蔬菜储存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
但在某些果实中含有的生物类黄酮,能保护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