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前家长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写在前面的话:
孩子从出生,其主要生长环境就是家庭,由于父母的关切与呵护,孩子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受。当他进入幼儿园面临一种新环境时,这种安全感会被打破,心里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如:A、情感上不适应:表现在依赖性强,感情上不满足,有不安全感,离不开父母。B、生活上不适应:表现在应该做的不会做(如不会吃饭、不会上厕所等);作息制度与家里不同,表现出规则意识不足。C、人际交往不适应:表现在不会交朋友,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与需求。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对准家长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入园前准备,以帮助宝贝更好更快地渡过入园的适应期。
正文:
一、心理准备
(一)带孩子参观幼儿园
入园前,你应该带孩子去幼儿园,观看小朋友们上课、玩耍,使孩子逐渐有“幼儿园”的概念,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为孩子报名后,应该带孩子去看他的班级、屋里的玩具、睡的小床、洗手和入厕的地方……再带孩子去操场走走、玩玩,看看花草、玩玩大型器械等等。我园7、8月期间有开放露天游泳池,你不妨带孩子来“游泳玩水”,这样,孩子会对“幼儿园”有直观的美好感受,有助于孩子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生活。
但是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过分地夸张幼儿园生活的美好,以免给孩子造成错觉,入园后容易产生强大的落差,反而影响孩子的入园适应。
(二)帮孩子认识小伙伴
在孩子正式入园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同一个班级的伙伴,只要认识一两个就可以。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熟悉的伙伴会减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让孩子容易适应群体生活。(你可以得用离园时分在户外活动时交朋友、也可以通过我园家长QQ群中找到你本班的小朋友等,为孩子拓宽交友的渠道)
二、生活准备
(一)孩子能独立吃饭吗?
孩子不能独立吃饭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往往是家长没有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造成的。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孩子会把饭洒得到处都是,也不必由于孩子会吃到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是油渍而嫌麻烦或者不卫生,你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物品(我园有为小小班的孩子准备了小围兜,你也可以准备一双袖套)从而避免给你增加很多家务。最重要的是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进餐,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而放弃孩子锻炼的机会,同时还要克服一个不合理的想法,那就是不要把培养孩子独立进餐的问题单纯地丢给幼儿园解决或是过度期望老师给孩子喂饭,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孩子不能自己学会吃饭,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来指导孩子,但注意不可太教条、太古板。如:
★教孩子使用勺子的方法;
★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用勺子盛饭,放到嘴里;
★教孩子吃一口饭,再吃一口菜;
★教孩子使用勺子的方法咀嚼的方法,学会细嚼慢咽,吃完一口,再吃一口,速度要适当,咀嚼时不发出响声;
★教孩子使用勺子的方法咽下最后一口饭菜后,将勺子放在碗里。
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时,可以由家长端着碗,孩子自己用勺子吃,碗内所盛的饭量从小半碗开始逐渐增加,量不宜过多,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当孩子初步学会自己吃饭后,成人就应该在一旁指导,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二)孩子会自己大小便吗?
新入园的孩子常把裤子尿湿了或把大便弄到裤子里,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孩子不会独立上厕所。孩子入园前在家里一般是坐便盆大小便的,但幼儿园厕所大都是蹲坑式的,孩子对此不习惯,所以入园后入厕的问题最多。
孩子要学会上厕所,首先要解除他的紧张心理,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自己上厕所了。咱们家长在家可以尝试以下的游戏进行练习:
★模拟练习:在平地上摆两块砖类的东西,它们中间离开一定距离,家长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间距把握在15-20厘米;高度为10厘米左右为限)。孩子照着做了,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
★告诉孩子,蹲坑比便盆更方便、更干净,同时也说明宝宝长大了,可以像大人一样上厕所了。
★告诉孩子憋便的害处,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半托的孩子尽量培养孩子早上起床后大便的习惯(最初可以尝试每天早起后蹲厕1-3分钟左右的习惯)。
你的入托时间太晚了,18个月的孩子入托是最佳时期,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迅速,养成习惯良好。我们这里有三证就可以了,出生证、健康体检证明、户口本。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最起码可以自己吃饭,上大小便,午睡的时候可以自己脱穿衣服。要跟孩子说一些幼儿园的事情,跟小朋友玩要懂得团结不能打架不能抢玩具,有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学习,玩游戏,让孩子喜欢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心里做好准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