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

2024-12-03 07:56:1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以往我们只注重身体的健康,忽略了心理健康,使得一些孩子的心理上出现的原本非常小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其实,很多人在成年后出现的心理疾病是和他早年甚至是幼年时的经历引起的。(介绍心理咨询室)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基本确立。作为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进入初中以后,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孩子和自己的沟通越来越少了,有些事情孩子宁愿和同学讲,也不愿意对父母讲,和同学打电话讲个没完,和家长的话却很少,有时还没说几句,就会顶撞父母,甚至不理不睬。我们老师也感觉到现在的孩子生理上成熟得早了,使得他们在心理上的变化也比较大,逆反心理比较突出,对父母或者是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较浅,思考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出现偏激、冲动,极端的行为,更容易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习惯产生认同感,如果家长不予重视或教育方式不当,过分的溺爱和偏护,可能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作为老师和家长,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更应该关注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 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 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家长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家长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其实,在孩子学习不努力时,家长可以利用他们的自尊心来教育,同学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2, 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 3, 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综合上面的特点,我们给家长们提供以下这些建议,以供参考:
1, 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一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 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 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 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比方说,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4, 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 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 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 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
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但是,也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关爱型,严格型,朋友型,严厉型,打骂型,放纵型,溺爱型等等。其中关爱型,严格型,朋友型,属于比较明智可行的教育方法。民主,平等的和谐家庭气氛,孩子与家长很好的沟通,都会促进孩子的良好成长。而其他几种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教育上的问题和误区。所以在与家长的交流频率上对严厉型,打骂型,放纵型,溺爱型的家庭,交流次数较多。
严厉型:严厉型并非对孩子严格要求,而是在教育中带着苛刻。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无可非议,人之常情。但是他们有时却过高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并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会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在我班有这么一个学生,智力平平,但其父母对之要求甚高,除了学校的作业,在家里还要布置许多家庭作业,如果测验,考试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一顿打骂,并不时给孩子做一些难题,想方设法想从这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弄的孩子筋疲力尽,在学校做作业拖时间,甚至把作业本丢弃,试图逃避做作业。对于这样的家庭教育,作为班主任就要多与他们进行沟通,首先要告诉他们不能一蹴而就,要正确的对孩子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循序渐进,逐步达到他们的要求。并且要不时让他们和孩子,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在严格中多关爱,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基础抓起,多鼓励孩子,多表扬孩子,脚踏实地的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
打骂型的家庭,家长大多文化层次不高,不善于管教孩子。因此对孩子就采取了比较简单的教育方法,凡是有一丁点错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的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同时其行为或多或少的也影响到他在学校的表现。对于此类家庭教育,在和家长的联系过程中,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并不时把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告诉家长。在适当时间,地点指出家长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断主动和家长多沟通,在沟通时有意识的举出几个同类型学生家庭好的教育方法,建议其多用几种不同方法来教育孩子,并在实施后进行比较,最后找出最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
放纵型和溺爱型:此类家长包庇孩子,忽视孩子的缺点,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少管,甚至不管孩子。因此,在学校中作为班主任要多留心这些孩子,往往就是这些孩子在行为规范和学习上总有一些欠缺。所以不时做些教育随笔,在与家长联系时,能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能对家长提一些不同的家庭教育的要求,并希望树立其在家中做父母的威信,建议在家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并不时用各种方法与家长沟通,督促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
当然,家校联系和家庭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这不仅需要老师,家长,学校多方面的配合和沟通;也需要班主任的细心,细致和爱心。尤其是当今社会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多家长自身道德素质,教育素质也有待于提高。对于很多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有耐心解决问题,有勇气和责任与家长沟通。

回答(2):

要与孩子沟通,就必须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思维特点,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

回答(3):

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星知计划#

回答(4):

家长学会这三句话,老师会越来越喜欢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