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抽筋是由缺钙直接引起的,如果不缺钙,抽筋几乎不会发生。缺钙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加而导致痉挛。老年人常小腿抽筋、婴幼儿常惊厥及手足抽搐、产妇也经常抽筋,都是由于缺钙的原因。钙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系统镇静剂,缺少了钙,神经系统就会发出异常的神经冲动,导致骨骼肌异常收缩,故而抽筋。
在人体内血液中,钙离子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它能使神经细胞膜稳定,防止膜电位的异常放电活动,又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参与肌肉收缩,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参与细胞内的递质合成。近年来还发现钙离子在脑损伤中有一定的作用。
低血钙时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同时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现抽搐。
钙离子怎么降低肌肉的兴奋性,什么机理呢?参与肌肉收缩与降低肌肉兴奋性不矛盾吗?
肌肉兴奋的关键是:
钙离子可以决定细胞的阈电位,血钙浓度降低,阈电位绝对值加大,与静息膜电位之间的差值缩小,引起兴奋性增加,因此手足抽搐。可以参看病理生理学教科书。
--------------------------------------------------------------------------------
Na浓度相对增高,进入胞内较前容易.故兴奋性升高
--------------------------------------------------------------------------------
1、 兴奋性和兴奋-收缩藕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兴奋的能力,这种能力强,则容易兴奋,否则不容易兴奋;兴奋-收缩藕联是兴奋产生之后的事件,是把电活动转变为骨骼肌收缩的机械活动的中间藕联环节。
2、钙离子是兴奋-收缩的藕联因子,其作用是正性的。但这是指在兴奋发生之后;对于因快钠通道开放引起的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去极化为主的快反应细胞来说,钙离子由于“膜屏障作用”(即对钠离子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的存在,细胞外高钙使钠离子内流抑制,兴奋性有所下降(所以,认为钙离子是抑制离子也没错)。当细胞外低钙时,钙离子的“膜屏障作用”减弱,细胞兴奋性增高。
3、低钙时,钙离子的“膜屏障作用”减弱,细胞兴奋性增高,容易兴奋。但另一方面,肌浆内的兴奋-收缩藕联离子----钙离子,并没有因为细胞外低钙而减少。骨骼肌有丰富的肌浆网,肌浆网内贮存有足够的钙,肌浆网钙释放,可以迅速提高肌浆内钙浓度,引发-兴奋-收缩藕联,故此环节未受影响。所以,低钙时,一方面因膜屏障作用减弱而使细胞容易兴奋,两另一方面,兴奋-收缩藕联未受影响,所以表现为肌肉抽搐。
4、骨骼肌有丰富的肌浆网,肌浆网内贮存有足够的钙,兴奋-收缩藕联过程一般不受细胞外钙浓度的影响,这是骨骼肌和心肌显著不同的地方(心肌耗氧量大,腺粒体发达,肌浆网不发达,肌浆网内贮存的钙比较少,因而对细胞外的钙离子有明显的依赖性)。
缺少钙离子不能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所以导致抽筋。
低血钙时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同时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现抽搐。
在人体内血液中,钙离子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它能使神经细胞膜稳定,防止膜电位的异常放电活动,又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参与肌肉收缩,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参与细胞内的递质合成。
扩展资料:
一、缺钙是造成腿抽筋的原因之一,如果腿长时间裸露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会使肌肉受到刺激,造成腿抽筋;睡觉姿势不好,比如长时间俯卧等会导致小腿中的某一个肌肉出现“被动挛缩”,引起腿抽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下降,进而造成骨质疏松、血钙水平过低、肌肉应激性增加等,这些也会引发腿抽筋。
二、预防腿抽筋:
1、睡觉时要注意驱寒保暖,不要让腿部肌肉受寒。
2、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让腿部过于疲劳。
3、适当补钙,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这一点。
4、穿舒服的鞋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腿抽筋未必都由缺钙引起 预防腿抽筋你得这么做
抽搐急救
如果患者是第一次发作抽搐,而且一小时内有一次以上的发作或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以上,应拨打急救电话。
抽搐本身并不一定是致命的,因此你应该更注意导致抽搐的原因,并明确患者身上是否带有医疗疾病提示卡或找到患者所受的其它损伤。
症状:
◆肌震颤。◆肌痉挛。◆身体僵直。◆流口水。
◆大小便失禁。◆暂时性呼吸的停止◆意识丧失。
注意:
如果怀疑头、颈背损伤见头颈损伤。
如果患者自己感觉将要抽搐或者他开始失去平衡,应帮他躺在地上。
使患者侧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注意:患者抽搐时要注意不要把你的手靠近患者的嘴。
松开患者身上的比较紧的衣服。
防止患者自伤。摘下他的眼镜,移开他可能撞上的物品、家具。注意:除非他要伤害自己,原则不要限制其活动。
抽搐停止后,帮他处于较舒适的侧卧位。患者此时可能很劳累、不清醒,并且可能睡着。
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无脉搏及心跳,应开始心肺复苏。
小儿抽搐多由高热引起,是最常见的病因,另外低血钙、低血糖、癫痫病、脑膜炎、脑炎及细茵性痢疾等,也会引起抽搐。
发现小儿抽搐,家长应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在路途中,家长采用一些紧急处理方法,以免发生意外。
1。用纱布或小手帕裹在筷子或小调羹上,塞在小儿上下齿之间,以防咬破舌头,如果牙齿咬得很紧,不要强行撬开,可用筷子从两侧牙往中插入。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小儿领口,放松裤带,让小孩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3。针刺人中穴或用手指重压人中之后,有时也可起到止疼的效果。
4。当孩子因高热而抽搐时,还应当让孩子睡在凉快的地方,解开衣服,用冷水浸湿毛巾置于额部、腋窝及腹股沟大血管处,以加速机体散热,促使体温下降。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 ,发病原因不明 ,可能是面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而引起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故又称原发性面肌抽搐。患者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 ,女性较多。起病初期多为眼睑间歇性抽搐 ,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严重时可累及同侧的颈部肌肉。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 ,可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 ,但不能自行控制或模仿 ,入睡后抽搐停止。
本病的临床特点为阵发性 ,一侧性面肌抽搐而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它需与由于肿瘤或炎症引起的继发性面肌抽搐相鉴别 ,后者往往伴有面痛、面部感觉减退、听力障碍、对侧或四肢肌力减退等表现。
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 ,各种镇静、安定、抗癫痫药物、理疗、颅内微血管减压术以及面神经部分破坏等对患者有一定疗效。目前采用的茎乳孔面神经主干射频热凝部分毁损术治疗该病 ,可取得较好疗效。该技术取外侧入路 ,自耳垂下方、乳突前方刺入 ,向后上方进入茎乳突沟达茎乳孔 ,利用德国进口N50射频系统 ,以方波电流刺激明确毁损区域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 ,逐渐加温 ,使面肌抽搐停止。
钙能使神经细胞膜稳定,防止膜电位的异常放电活动,又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参与肌肉收缩,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参与细胞内的递质合成 低血钙时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同时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现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