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关指的是:一、县试
这是在考生所在的县城考试,这是最初级的考试,参加县试之前,需要在所在县的礼房登记自己的信息,比如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而且需要登记家庭三代人的信息及履历。登记好之后还需要自己的教书先生来作保,保证考生的底子清白且品德过得去,如果是自学的就需要找乡亲里德高望重的人作保。
二、府试
府试即在考生所在的直隶州府(现在的市级)考试,如同县试一样,考生需要登记自己的信息,还需要有人作保,唯一稍有不用的是,在府试的时候作保人需要两名。这一阶段的考试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会刷掉一大部分的人,剩余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下一考试。有很多读书人很大年纪了还卡在这一阶段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三、院试
因为省级考场也成为提督学院,所以这一级别的考试也被称为“院试”。院试分为两场,第一场是正式的考试,要求写两篇文章一首诗。而第二场为复试,还需要再写一篇文章和一首诗。只有通过了院试的考生才正式被称为“秀才”。
秀才中成绩名列前茅的,就可以做教书先生。我们熟悉的影视剧《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就是处于这个级别,也只有考得了秀才之后才有资格参加国家正式的科举考试。
谢谢
古代科举制度分为六级:
童生(第一级县试)——刚开始学习的小孩。相当于高中毕业,因为他们可以算是有学问的人。
秀才(第二级府试)——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 相当于高中毕业。
举人(第三级院试)——生员(秀才)应三年一度的乡武,合格者称为举人。 相当于大学生或研究生, 因为他们毕竟是从众多的秀才中脱颖而出的。
贡士(第四级乡试)——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
进士(第五级会试)——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类似职称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举人,考试合格后就是准进士,待殿试合格后,则为进士。
探花(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三名称探花。
榜眼(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二名称榜眼。
状元(第六级殿试)——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绝对不能说相当于博士,因为博士太多了,而状元几年才出一个,至少应该相当于院士,如果状元可以说是一种荣誉的话,那就应该相当于现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