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佩戴耳机时长不超过1小时。戴着耳机听音乐,声音会直接传送到耳朵刺激耳神经,长此以往对耳朵的损害非常大。同时入耳式耳机还有卫生方面的隐患,不留神可能将细菌带进耳朵导致耳朵内部的感染或炎症。
2、不长时间置身于嘈杂场所。嘈杂场所包括KTV、高分贝施工工地等。嘈杂场所的高分贝会损害耳蜗内的毛细胞,长期下来会对耳朵听力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若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经常置身嘈杂场所,建议佩戴相关耳朵护具。
3、学会压力调节,卸掉精神包袱。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会降低耳朵的免疫功能,并且压力过大会使听神经受到影响。这个很好理解,很多朋友在精神重压之下都出现过耳朵短暂失聪的症状。
4、饮食清淡,作息规律。长期熬夜生物钟紊乱,饮食不健康对身体的伤害是全方位的,包括耳朵。有些本就患有中耳炎等耳朵毛病的朋友更是要戒烟戒酒,注意饮食起居。饮食上可多摄入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5、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我们习惯有小毛病自己买点药,可是有些解热阵痛的药会对听力产生不良影响,用药不当就可能损伤听力(尤其是耳毒性药物)。所以购买药物谨遵医嘱,不要随意用药吃药。
6、如果已经出现了长时间或者较为频繁的突发性耳聋,应当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治疗。治疗越早,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会对耳朵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导致耳聋的有年龄因素,鼓膜病变,中耳病变以及内耳病变和听神经损伤等原因的,不同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是不同的,平时注意预防感冒,减少噪声污染,多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预防耳聋和听力下降的发生的,并注意避免用力掏耳朵,避免鼓膜损伤。
药物 庆大霉素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品,对耳前庭和耳蜗有损害,儿童使用庆大霉素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另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奎宁、氯喹、避孕药、重金属制剂等都是耳毒性药物,应当慎用。
噪声 持久、过强的噪声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听觉器官产生损害,导致神经性耳聋。
感染与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感冒等疾病可使神经节细胞变性萎缩或发炎溶解,也可能侵犯听神经干,使其发炎或被周围炎症遗留的瘢痕牵拉压迫,有时可使听神经核的细胞水肿,甚至溶解而导致耳聋。
外伤 外伤使鼓膜穿孔可造成传导性耳聋;颅脑外伤、内耳受损、突然爆震或气压突然变化可引起神经性耳聋。
精神及情绪 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及情绪激动可使听力短期内下降造成突发性聋。
预防耳聋要从自身做起,科学护耳,保护听力。
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
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类食品,忌暴饮暴食,并要戒除烟酒;
③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将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
④远离噪声。避免与噪声的接触,平时应注意听收音机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
⑤经常按摩耳朵。如按摩耳廓、捏耳,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起到醒脑聪耳的作用;
⑥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的速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