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展有什么用?

2024-11-10 07:15:3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有人要问,有用的。 一是对孩子的学习有用,间接地,对提高考试成绩说不定也有用。看画,能刺激孩子的视觉,视觉信息也是思考、思维的重要材料。大脑里储存的信息多了,各种信息之间会建立起联系来,这个建立联系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信息越丰富,思维就越活跃。思维能力强了,对学习课堂知识,对解题也是有好处的。当然,你要是觉得,有看画展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还不如到辅导班多听一节课,这都是可能的,性价比不太好算。但是,只知道捧着课本,不接触其他信息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好不到哪里去,这是有统计学依据的。 二是对孩子找对象谈恋爱有好处。找对象,首先是找眼缘,一个人跟什么样的人有眼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己的视觉经验和审美眼光。看画展,有助于积累视觉经验,提升审美眼光,找对象时,这些经验与眼光都会起作用的。当然,审美是包含审丑的,视觉敏感了,会增加找对象的难度。其中利弊,各人自己权衡、把握。 看画展时,孩子很可能会说,这些画我都看不懂。您可以这样对他说,“看不懂”,没关系,艺术作品不是让我们“懂”的,是让我们感受的。多看,就习惯了,就知道美术作品是怎么一回事了。美术作品的特性就是“看不懂”,看懂了就不是美术(艺术)了。在“懂”之外,即逻辑理解能力之外,培养感受能力很重要。所观察到的大部分国人感受能力都不强。一个很安静的场合,有人感受不到这里的氛围——“氛围”就是某个场所的听觉和视觉因素的总和——会肆无忌惮地大声说话,自己已经成为别人侧目的目标,他还茫然无知。 如果打算去看画,建议大人孩子都穿得朴素、低调一点,不然会和画展环境不协调。有一个很私人的观察——画展还是看人的机会——画画的人,爱看画展的人,再扩大一点,艺术爱好者——从他们的脸上,很难读到欲望。他们的表情往往是平静、平淡的,平淡中有一种沉静和单纯;单纯的沉静,沉静的单纯。这种特质,似乎学美术的女孩子更明显,更容易与其他女孩子区别开来。当然不是说艺术家没有物欲,但是对艺术的专注、艺术创作的愉悦,能溶解、平衡欲望,物欲不会淤积起来,最后写到脸上来了。目前市场对艺术品的需求很大,艺术家挣钱比较容易,物欲相对容易得到满足。物欲强烈而得不到满足,又没有精神性的东西去平衡、化解,这种煎熬很伤人。

回答(2):

画展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经常观看会潜移默化的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从而间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现在从孩子看画展的角度来分析:

1、培养正确的鉴赏态度

艺术这门学问博大精深,需要耐心学习,了解它的语言。大人和孩子一样,没接触美术就是门外汉。孩子对我讲,有时候自己勤勤恳恳画了老半天,妈妈当头就给他一棒:“咦?怎么画半天还画不象?”孩子一听,不知怎么办才好。我觉得,父母若不懂,鼓励孩子就是最大的帮助,不要阻碍他们的发展就已经很好了。我觉得作为我们教师就更应当尊重我们的孩子,能够悉心的学习,和孩子一同成长。

艺术教育适用于人的各个领域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孩子性格的发展的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孩子在画画时有着快慢之分,有的孩子单纯的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了画面的效果才是得不偿失呢!动作慢不是坏事,做事分心才要不得,这两件事要分清楚。画的慢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往往会出现好作品,所谓“慢工出细活”,是有道理的。

2、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美育,是培养孩子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础工程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美术作品的特性就是“看不懂”,看懂了就不是美术(艺术)了。在“懂”之外,即逻辑理解能力之外,培养感受能力很重要。家长和孩子对美术多半是外行,而老师带领孩子去参观画展有时又不太方便。多的时候是家长带着孩子去,然而看完后家长就会反映:我带着孩子绕了一圈,东西那么多,不晓得看什么才好?那么多宝贵的艺术品,不经过适当的引导,引不起兴趣,实在太可惜了。看画展,有助于积累视觉经验,提升审美眼光。

家长在带孩子看画展前需要准备什么?

1.案头工作

首先,在美术馆官网上了解近期画展预告、参观时间、预约方式等。

其次,重要的是收集打算去看的展览的画家生平、最经典的作品。

最后,在去美术馆之前,把画家的故事讲给孩子听,给孩子看电子版作品。

2.明确参观的秩序

提前告诉孩子, 美术馆是公共场所,我们不能大声喧哗、跑动,也不能触摸。

另外,参观展览之前安排好上厕所,美术馆内一般不允许带水和食物进去。

3.物质上的准备

为孩子准备一个小画本和一支笔,如果孩子看到他喜欢的画,可以先得到工作人员的许可,来当场临摹。孩子作画时,题材不限,随意发挥。

回答(3):

北京民族宫经常有画展,喜欢绘画的朋友可以抽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