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施肥怎样提高肥料利用率

2024-11-16 16:51:3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肥料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补种改种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因素。施肥量、方法、施用时间关系到充分发挥肥效,避免有效养分的流失和浪费。据研究,补种改种晚夏玉米施肥的基本原则是:有机无机配搭,底肥、追肥并重;氮、磷、钾为主,微肥为辅;攻秆肥为主,攻穗肥为辅。应广开肥源,积极利用农家肥,提倡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各阶段对肥料吸收利用的规律,结合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实行配方施肥,是夺取补种改种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玉米高产的需肥量和施肥量 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数量和比例,与土壤能供给的数量和比例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生产中主要是通过合理施肥进行调节,做到供需平衡,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的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玉米产量要求的提高而增加。主要应根据玉米品种的需肥状况、土壤供肥能力、肥料种类、性质、成分以及雨量、温度变化等因素,考虑当地肥料利用率,并结合群众的生产经验来确定。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施肥量:

据研究,每形成100千克籽粒需要氮2.4千克、磷(P2O5)0.96千克、钾(K2O)2.1千克,还需补充一定的锌。玉米苗期对磷肥特别敏感,拔节前后对钾肥敏感,抽雄前对氮肥敏感。从吸收强度分析,玉米氮磷吸收的最大强度时期,出现在小喇叭口至抽雄,即雄穗小花分化—雌穗小花分化的性器官形成期。夏玉米前期吸收氮素80%~90%,后期吸收10%~20%;钾吸收的最大时期,出现在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根据这一特点,对氮肥的施用,夏玉米则应重视底肥与苗肥,早施穗肥,以40%、30%、30%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2)施肥技术 灾区以紫色土和黄壤为主,土壤养分含量的总趋势是普遍缺氮和磷,大部分土壤缺钾和微量元素。据研究,当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中的碱解氮低于20毫克/千克,速效磷低于10毫克/千克,速效钾低于50毫克/千克时,玉米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增施氮磷钾肥料,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补种改种玉米以一底二追、肥水耦合的施肥技术较为经济高效。施肥技术如下:

施足底肥:底肥应迟、速并重,以磷促根,以肥调水。据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玉米幼苗在1叶后,外源养分的加入缩短了出叶间隔时间,提高了幼苗相对生长率,3、4叶时外源养分的供给显著地增加了株高,3叶以后,施氮对叶面积的增加有显著的影响,玉米幼苗离乳期(开始完全依赖外源养分)的叶龄为4.1~4.7叶。说明底肥对促进幼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补种改种玉米底肥应占到总施肥量的40%左右,一般窝施作种肥用。山区有将厩肥或堆肥撒施耕翻在地中作基肥,留少部分作种肥的习惯,在有机肥较多的地方是可行的。有机肥少的地方,则应大力提倡有机肥堆沤腐熟后作种肥施用。底肥施用的数量一般是:每亩用腐熟干粪5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25千克,氯化钾12千克左右,尿素7~8千克,增施硫酸锌1千克左右,人畜粪水500~800千克,于播种时作种肥施用。未堆沤的过磷酸钙应同其他化肥一道冲入水粪中对水灌窝,避免烧芽烧根,影响出苗。氮素化肥不宜过多,过多会妨碍直播玉米的种子发芽,造成出苗迟缓,缺苗断垄,根系发育不良,影响后期籽粒形成,导致减产。水稻改种玉米田以磷肥作种肥,不仅能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使幼苗健壮,而且还能促进雄、雌穗分化。

早追苗肥:苗肥在于促根壮苗,奠定良好的生育基础。玉米出苗后直到拔节以前,幼苗主要由根、叶组成,茎秆还没有伸长,第1~6节叶是新器官形成的营养制造和供给的来源,根系是这个阶段的生长中心。保持叶片的完整和深绿色,促进根系发达是培育壮苗的关键。补种改种玉米苗期生长快,在直播定苗后及时追施苗肥。施肥时做到:偏施小苗赶大苗、促弱苗变壮苗,促进幼苗生长,力争达到“三叶全、五叶齐、七叶壮”的长相指标,为中后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施肥量应占总用量的30%左右。遇干旱时应增施1~2次淡清粪水,以保苗为主。苗肥一般每亩用人畜粪水500千克左右,尿素5.4~6千克对水施用。

巧施穗肥:穗肥是指玉米雄穗抽出前的施肥。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雄穗性器官开始形成,生长量显著增大,雌穗小穗分化,紧接着进入小花分期,此期植株需水肥量最多,是决定果穗大小、粒行数多少、行列整齐度、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此时对水肥特别敏感,通常称水肥临界期。巧施穗肥,满足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对肥水的需要,才能获得较大的增产效果。这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每亩用尿素5.4~6千克。关键是施肥时间,可按叶龄法计算,在全展叶12~13片,可见叶16~18片,见展叶差为4.5~5.0时施用。

回答(2):

大棚蔬菜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施肥方法不同,不仅影响肥料的利用率,还影响着生产的经济效益。
一、当前大棚蔬菜肥料施用中常见的误区
1.有机肥晒干。人粪和鸡粪已成为大棚生产蔬菜的主要基肥,但菜农为了施用方便经常将人粪、鸡粪在田间晾晒失水成干。这种做法会造成蝇蛆繁殖,氮素挥发,损失了肥料的氮素养分。
2.钙镁磷在碱性土壤上作基肥。钙镁磷是弱酸性肥料,不溶于水,在弱酸条件下才能逐步转化为水溶性磷酸盐被作物根系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上施用,解决不了作物幼苗对磷的迫切需要,造成生理缺磷。
3.过磷酸钙地表撒施作追肥。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移动范围在1~3厘米之间。所以表施很难传送到作物根际,因而起不到补充作物体内磷元素的作用。
4.尿素撒施后立即浇水。尿素是酰氨氮肥,易溶于水,施入土壤要经过分解才能转变为碳酸氢铵,被作物吸收利用,表施后立即浇水,易使尿素随水流失,降低肥效。
5.碳酸氢铵随水撒施。此种方法往往造成进水口肥料多,作物长势不一,难于管理,而午后棚温升高,氨气从土壤中逸出,熏伤作物下部叶片,造成肥害。
二、大棚蔬菜提高肥效的主要方法
1.有机肥堆沤腐熟作基肥。在向阳处按人粪4000公斤,加钙镁磷100公斤,碎麦秸(糠)400公斤,拌后堆成馍状形,用破旧塑膜密盖或用草泥抹严堆沤30天,即成优质有机肥用于大棚作基肥。
2.过磷酸钙集中施作基肥。在移栽行开 8厘米深沟,撒入磷肥后覆土4~5厘米,然后在浅沟内移栽作物,缩短磷肥与作物根的距离来弥补磷素移动性小的弱点。
3.尿素早施、深施和根外施。根据作物发育阶段对肥水需求,提前追施、深施,比浅施提高利用率28%。棚温在15℃~20℃时提前7天,棚温在20℃~25℃时提前5天,追施时开
8~10厘米沟,撒施后严密盖土,对株行距大的作物可采用穴深施。根据棚温隔5~7天浇水,使其在土壤中有足够时间充分氨化,以利作物吸收利用。在作物生育期间,可用0.3%的尿素溶液喷洒叶面,每7天1次,每亩用溶液100公斤,连续2~3次。
4.碳酸氢铵深施。碳酸氢铵是冬暖大棚蔬菜生产追肥的理想速效肥料,因在地温20℃极少挥发,施入土壤后就能离解成铵离子被土壤吸附,然后慢慢释放供作物根系吸收,即使在5℃的土温条件下,也能转化分解被作物吸收利用。追肥时在离作物根茎8~10厘米开
10厘米深沟,撒肥后用土盖严,可提高利用率10%~30%,比浅施增产10%,比随水撒施增产7.8%。

回答(3):

蔬菜的施肥用量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