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女子铅球世界纪录是10.15米(Violette Gouraud-Morris,1924年7月14日法国巴黎)。第一个女子铅球奥运会纪录是13.75米(法国人奥斯特迈尔,第14届奥运会)。女子铅球世界纪录是22.63米(前苏联人纳塔丽亚-里索斯卡娅,1987年6月7日)。女子铅球奥运会纪录是22.41米(前民主德国人斯卢皮亚内克,1980年7月24日莫斯科)。女子铅球的亚洲纪录及全国纪录是21.76米(李梅素,1988年4月23日,石家庄石径精英赛)。
铅球的动作要领
握球手的手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上,大拇指和小指支撑在球的两侧,以防止球的滑动和便于控制出球的方向。掌心不触球。
握好球后,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左脚尖指向斜前方并与右脚弓在一直线上;右膝弯曲,上体向右倾斜扭转,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臂微屈于胸前,使球的垂直线离开右脚外侧,以加长用力距离和拉紧左侧肌肉。
推球时,右脚迅速用力蹬地,脚跟提起,右膝内转,右髋前送,使上体向左侧抬起,朝着投掷方向转动。当身体左侧接近于地面垂直一刹那,以左肩为轴,右腿迅速伸直,身体转向投掷方向,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送,右臂迅速伸直将球向前上方约40-42度角左右推出。球离手时手腕要用力,并用手指拨球。与推球的同时,左腿用力向上蹬直,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后举,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女子铅球22.63米,1987年6月7日由前苏联选手纳塔丽亚-里索斯卡娅创造。
22.63米,1987年6月7日由前苏联选手纳塔丽亚-里索斯卡娅创造。
第一届奥运会的铅球冠军是美国人罗伯特·加勒特,成绩为11.22米。在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上,除了美国人帕里克·麦克唐纳以15.34米获得冠军外,另一名美国人拉夫·罗斯获亚军,但他以左、右手推球的成绩相加列为单独一项铅球冠军,成绩为27.70米。这一比赛项目仅此一届。1948年第十四届奥运会把女子铅球正式列入了比赛。法国人奥斯特迈尔以13.75米创下了第一个奥运会女子铅球纪录(球重4公斤)。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帕里·奥布赖恩首创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获得成功,使铅球成绩出现了一次飞跃。60年代,苏联人A·巴雷什尼柯夫创造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虽然也获得可喜成绩,但至今尚未被太多的运动员所采用。
美国长期在男子铅球方面占有优势地位,而前苏联则在女子铅球运动的前期保持了领先地位。前苏联女选手N·利索夫斯卡娅3次破世界纪录,先后获世界杯赛(198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1987年)、奥运会(1988年)冠军,是女子铅球史上取得如此成就的惟一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