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在秦国很成功,其他的六国怎么不效仿?

2024-11-15 06:25: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孙皓晖先生《大秦帝国》中,为了突出商鞅变法得伟大,苏秦、赵雍都提出过效仿。然而现实中,其他六国根本米有效仿秦国的意思,这是为什么呢?

一、商鞅变法:落后秦国的无奈选择

事实上,战国七雄的系统性变法或改革,秦国差不多是倒数第二个(最后一个是燕国,胡服骑射是军事改革,政治上已经完成改革),落后于魏楚,与齐韩时间接近。而后各国并不是就不再变化,而是没有系统改革或变法而已。

所以,与其说其他国家效仿秦国,他们觉得商鞅变法是在效仿他们,他们才是先行者,

商鞅变法被称为战国变法的集大成者,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相信秦国君主并不愿意拥有这个称号,因为在它之前变法的魏国差点灭了秦国,秦国求存,这才有了商鞅变法。这一点,从秦孝公求贤令

因此,商鞅变法实际上有很多是效仿魏国楚国变法的,魏国楚国嗤之以鼻,肯定是不会学的,齐韩时间接近不知道威力,自然也不可能效仿,赵国后来的胡服骑射主要是军事方面,内政改革在大约在分晋的时代就完成了,那么后来者的燕为何不学习呢?

二、商鞅变法成功的条件

商鞅变法前,商鞅见了秦孝公两次,分别以帝道和王道说给秦孝公听,秦孝公都不满意。第三次,商鞅才说出霸道的改革方案,这次,秦孝公十分满意。

商鞅的这种做法有人认为是商鞅准备了多种方案,试探秦孝公的喜好,秦孝公喜欢什么,他就会往哪个方向偏移;然而也有人认为商鞅本来就是推销他的霸道方案,前两次都是为了考验秦孝公是否与他同心,如果选择了前两种,商鞅便会离去。

不管怎么样,这都说明商鞅想要在秦国一举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且三次攀谈,商鞅加深了对秦国的了解,因此设计的方案是非常符合秦国国情的。

实际上,不仅如此商鞅变法还很极端,它的极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军国主义国家。商鞅变法旨在让整个国家机器和百姓为“耕战”两个字服务。把所有事情都靠后。耕解决物资粮草问题,也是为战服务,因此整个秦国,都是以战为核心。跟现在的俄罗斯有点像。

其二,完全废除贵族特权。这一点保证国家政权的政令通畅,大家都站在同一起点,因此没有人掣肘;同时保证特权阶层没有了,国家利益能够更多的用到想去的地方。

其三,政府绝对权威和愚民政策。商鞅变法的核心理念是要建立法制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名义上高于一切的是法,是所有人都必须要遵守的准则,而法的执行者是国家和官吏。因此,政府可以保证绝对权威。与此同时,商鞅表达采取愚民政策,打造听从命令的顺民。

这样的变法,必然会遭受巨大的阻力。相当于把是所有人手上的东西全都一下子拿走了,从国家公族到官吏贵族,包括士卿阶层,都不会愿意。甚至于变法者本人都很危险。

而秦国因为一直是养马、与戎狄战斗为生,秦献公夺权才两代人,所以贵族力量没有那么强大(死的多),而且尚武风气浓厚。

因此,秦国有实行这种变法的土壤,而其他六国贵族势力庞大,阻力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变法者和国君为了变法的成功和自身的安危考虑,并不愿意实行这样的变法。

后来即使秦国因变法而强大,而东方六国仍然鄙视秦国全民皆兵,战斗高于生活的存在方式。但那个时候,即使还想要效仿,也没有条件和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