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磁铁产生的磁场性质与地球内部的磁场性质并不一样。
我们在高中物理中就学过,电子的自旋、质子的自旋,还有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轨道上运动,这三种情况都会产生相应的磁矩。而原子内部自己也带有磁矩。如果这两种磁矩能够完全抵消掉,那么,这样事物就不会带有磁场。众所周知,有磁场才会有磁性,才能被叫磁铁。那么没有磁场不会表现出磁性,也就不是磁铁。而在磁场中,铁这样的物质很容易就会被磁化,从而产生电磁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磁铁吸住含铁物品的原因。
原子的耐热程度是有限的。当外界温度超过原子可以接受的最高温度时,原子的运动就会加剧,造成磁铁的原子磁矩排列混乱无序的现象,导致磁铁的磁性消失,这一临界温度被称为居里温度。而铁磁铁的居里温度就是450摄氏度。
而对于地球而言,它的内部的温度虽然很高,有5500度,但它的内部仍然会产生磁场,并不会出现消磁的现象。据有关学者的理论研究看来,虽然地球的磁场和我们平常的磁铁的磁场很相近,但地球并不是我们理解中一根“磁铁”,而是一个“发电机”。地球根据自转过程中内外地核的自转速度不同,产生了电流,形成了磁场。这种由于地核发电造成的磁场不受温度影响,自然可以忍耐5500度的高温。
原理很简单,就是磁铁包着铁水呗,宏观点看问题。
磁的 机理不一样
地球磁 是因为 固态的 铁镍地核
地球最内部是固态铁核,然后是液态铁、镍包裹,产生的液态粒子流,然后是熔岩。磁场可能是液态粒子流产生的。之所以用可能,是因为,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真正的用实验去验证。俄罗地在堪察加半岛打的地球上最深的一口井,12000米,也就是12公里,地球半径6000多公里,还差得远呢。都说上天入地难,其实真正的入地,比上天难得多。
在科学家对地球地壳内的组成和运动形式进行研究后,地球磁场在高温中仍能存在的秘密才被揭开。原来,地球磁场和磁铁的磁性是完全不同的,地球不是一块磁铁,而是一台“发电机”。
磁铁之所以能够产生磁场,是因为磁铁的原子中的磁矩可以进行叠加,铁等物质接近磁铁后,铁内部的原子磁矩也会进行叠加,相当于被磁化了,如此才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而当温度到达某一临界点的时候,磁铁内部原子的磁矩会发生紊乱,磁性自然就消失了。当温度下降后,磁铁内原子的磁矩恢复正常,就又重新恢复了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