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求答案

2024-11-15 12:19: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有人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只是变相的公费旅游。因为每次组织这些活动都有数额不等的经费,即所谓的公费。之所以说是旅游,是因为到了目的地后,和当地的农民拉拉家常,熟悉熟悉人文地理环境,调研时间已所剩无几。换句话说,这与旅游又有何区别?回到学校唯一的任务就是写篇论文或相关的调研报告。而现在信息的高度发达和社会的飞速进步,随便找点资料或从网上下载信息,花一两天时间加以简单的‘剪切’、‘复制’、‘粘贴’,一篇足可以以假乱真的调研报告或论文就完成了,说不准还能混个什么奖项之类!再而言之,就本科生所学的那点儿专业知识,让你去认真调研,又能写出点儿什么?如果真如此,研究生、博士生还用得着‘暑期三下乡’吗?”
当然,我不敢轻易否认上述观点,但也不敢苟同。之所以不敢轻易否认,是因为我充分尊重人权,考虑到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正如孟德斯鸠所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之所以不敢苟同,是因为在自己在自己亲身参加的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根本就不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首先应端正目的,将其作为锻炼能力的一种途径。我门暂且不谈论学校或学院拿出具额的资金来支持学生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有何用意,也不讨论这些行为是否是一种追风,是否是用来做秀。但至少应该摸着胸口问问自己,我参加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所学专业以及我今后所走的人生之路又有何帮助、有多少启发?凡事都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更应如此。诸如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我将通过怎样的策划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次下乡活动在能力方面我又能得到那些锻炼?当调研完成后,更应及时进行总结,找出目的与现实之间还有多少差距?所以我觉得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人生只不过百年耳!如果放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仅仅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因此,要使生命有意义,我们不能一味的延长生命的时间,而是更应该提高生命的质量。那为什么就不能从这些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做起,把它看作人生历程中的一次小实验?既有起点,又有终点,或许这过程才演绎着人生中最精彩、最难忘的那部分!这样之后,回过头来再想想,我又能为学院、学校、社会做点什么呢?进而唤回的是一种社会良知!
其次,严肃态度,认真完成好调研论文。知识分子应是人类道德的最后捍卫者。作为一名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知识分子,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对此是否该认真的反省一下?让世界听到更多我们自己的声音!其实在这个问题上,顾城说得很清楚:“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你想留给后人什么,关键看你当初是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经营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参考和借鉴别人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否则会固步自封、盲目自大!但这不是我们抄袭别人东西的借口,更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正如“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学是为了将来的不学”、“借鉴是为了将来的不借鉴”,试想,参加完暑期三下乡活动后写出的东西像蚂蚁搬家,没有自己的一点独特思想和独到见解,只有别人的“残言片语”和对别人文章进行的断章取义;在整个行为的过程中,只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扮演着一个小商小贩倒卖知识的角色,而没有一丝像蜜蜂采集百花酿造蜂蜜的创造精神。如果说在整个文章中,别人的东西占了2/3
,甚至更多,于是就不得不提出疑问,这还能算是你自己的作品吗?还能对你这种“旁征博引”、“博览群书”、“集万家之言于一体”的风格加以表扬吗?况且,我们的很多人根本没做到这一点,只是对别人的文章、观点全部拿来为我所用,或许根本不假思索,拿来就行,至于自己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自己也不清楚,因为自始至终不是用自己的思维在思维,而是进行“旁征博引”简单的堆砌!我们引用别人的观点不是为了引用而引用,而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进而转化为有独特见解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升的是一种能力。如果大家都抱着那种浮躁的心理来搞学问,那么将来充其量只能是个道听途说的专家,这与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最初目的是越走越远。这也难怪当下社会那些剽窃之风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所以正如“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学是为了将来的不学”、“借鉴是为了将来的不借鉴”,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最后,将暑期下乡活动内化为一种精神,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我觉得,暑期三下乡活动既不能浮躁地把它定性成为一种公费旅游;也不能将其神秘化,给自己无形中增添了许多恐惧和压力,还为自己做不好工作找了许多借口。它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已!而且这种活动要求有明确的目的、具备一定的思想、并且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并且善于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来做出一些尝试,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虽然暑期三下乡活动是有时间限制的,但我觉得更应将这种求真、务实、创新内化为一种精神,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中。我觉得学历的高低只能影响到我们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而不会影响思维的切入点和对问题的敏感点。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我们自己的视角和所学知识来看待一些事物、发现一些问题,并对此做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贵在平时、贵在坚持!关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暂且不用担心,因为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来改变它、提高它。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和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一个道理。记忆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会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更为重要。或许二者的不同点就在于前者有老师引路而后者不但需要自己开路,或许还具有更大地挑战性,而且我们每个人最终必须要离开老师的襁褓,
去自立门户,用自己的才华来开创自己的天下。因此,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思维中的亮点,并将这种灵感及时记录下来,加以巩固、扩大,最后形成一种优势、一种资源,甚至这种积累在将来可以改变你的一生。从本质上讲,我觉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的是一种态度: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所以,既然参加了就不应空手而归!我们应将其内化为一种知识,提升为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