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x0d\x0a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x0d\x0a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 实际利率\x0d\x0a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x0d\x0a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x0d\x0a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x0d\x0a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x0d\x0a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x0d\x0a首先计算实际利率,(59×5+1 250)/(1+R)^5=1 000,得出R=9.09%,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x0d\x0a1.购入债券,分录如下:\x0d\x0a借:20×0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x0d\x0a贷:银行存款1 000\x0d\x0a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x0d\x0a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 250-250=1 000,分录如下:\x0d\x0a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x0d\x0a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1.9\x0d\x0a贷:投资收益1 000 ×9.09%=90.9;\x0d\x0a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1 25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余额=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250-31.9=218.9,因此,其账面价值=1 250+59-218.9=1 090.9,\x0d\x0a实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x0d\x0a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 250×4.72%=59\x0d\x0a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40.16\x0d\x0a贷:投资收益1 090.9×9.09%=99.16;
设实际利率为i,则有15466×(P/A,I/12,60)=58,计算步骤比较复杂,最终计算得出实际利率20.31%左右,实际利率太高了!!
那就是贷款58万,月还15466,实际年化利率20.3%。
表面可能说的年化利率是12%。
问题是你有证据开始贷款的是80万吗?如果有直接证据那差额的22万属于砍头息,法律是不允许的!
可以追回。
实际利率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
通胀率,名义利率是银行存款的年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