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线路中的作用一般概括为:通交流、阻直流。电容器通常起滤 波、旁路、耦合、去耦、转相等电气作用,是电子线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大行其道的今天,电容器作为一种分立式无源元件仍然大量使用于各 种功能的电路中,其在电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作贮能元件也是电容器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同电池等储能元件相比,电容器可以瞬时充放电,并且充放电 电流基本上不受限制,可以为熔焊机、闪光灯等设备提供大功率的瞬时脉冲电流。电容器还常常被用以改善电路的品质因子,如节能灯用电容器。
1. 隔直流:作用是阻止直流通过而让交流通过。
2. 旁路(去耦):为交流电路中某些并联的元件提供低阻抗通路。
3. 耦合:作为两个电路之间的连接,允许交流通过并传输到下一级电路
4. 滤波:将整流以后的锯齿波变为平滑的脉动波,接近于直流。
5. 温度补偿:针对其它元件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够带来的影响,而进行补偿,改善 电路的稳定性。
6. 计时:电容器与电阻器配合使用,确定电路的时间常数。
7. 调谐:对与频率相关的电路进行系统调谐,比如、收音机、电视机。
8. 整流:在预定的时间开或者关半闭导体开关元件。
9. 储能:储存电能,用于必须要的时候释放。例如相机闪光灯,加热设备 二电容的主要特性参数:
(1) 容量与误差(C):实际电容量和标称电容量允许的最大偏差范围。一般分为3级:J级±5%,K级±10%,M级±20%。 在有些情况下,还有0级,误差为±20%。
精 密电容器的允许误差较小,而电解电容器的误差较大,它们采用不同的误差等级。
常用的电容器其精度等级和电阻器的表示方法相同。用字母表示:D--级--±0.5%;F--01级--±1%;G--02级--±2%;J--I级--±5%;K--II级--±10%;M--III级--±20%。
(2)耐电压(v)路中能够稳定、可靠工作,所承受的最大直流电压,又称耐压。 对于结构、介质、容量相同的器件,耐压越高,体积越大。
(3) 温度系数(t)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电 容量的相对变化值。温度系数越小越好。
(4) 绝缘电阻(IR)电大小的。一般小容量的电容,绝缘电阻很大,在几百兆欧姆或几千 兆欧姆。电解电容的绝缘电阻一般较小。相对而言,绝缘电阻越大越好,漏电也小。
(5) 损耗(DF)的作用下,电容器在单位时间内发热而消耗的能量。这些损耗主要来自介质损耗和金属损耗。通常用损耗角正切值来表示。
(6) 频率特性(F)参数随电场频率而变化的性质。在高频条件下工作的电容器,由于介电常数在高频时比低频时小,电容量也相应减小。损耗也随频率的升高而 增加。另外,在高频工作时,电容器的分布参数,如极片电阻、引线和极片间的电阻、极片的自身电感、引线电感等,都会影响电容器的性能。所有这些,使得电容 器的使用频率受到限制。
三,不同品种的电容器,最高使用频率不同。小型云母电容器在MHZ以内;圆片型瓷介电容器为MHZ;圆管型瓷介电容器为MHZ;圆盘型瓷介可达MHZ;小型纸介电容器为80MHZ;中型纸介电容器只有8MHZ。
电容器的绝缘电阻的大小等于加在电容器上的直流电压与所产生的 漏电流的比值,即
IR=U/Iu
式中:IR--绝缘电阻(MΩ);
U--加在电容器上的直流电压();
Iu--漏电流(μA)。
四 .电容器的绝缘电阻与电容器的介质材料和,引线的材料和长短以及工艺等因素有关。绝缘电阻越高,表明电容器的 质量越高。对于同一种类的电容器来说,电容量越大,绝缘电阻越小。通常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在几百兆欧至几千兆欧之间。绝缘电阻多用于表示0.1μF以下容量的云母、瓷介和玻璃釉电容器的质量。
电容两极之间的电阻叫做绝缘电阻,或者叫做漏电电阻。漏电电阻越 小,漏电越严重。电容漏电会引起能量损耗,这种损耗不仅影响电容的寿命,而且会影响电路的工作。因此,漏电电阻越大越好。有很多种类的想了解更加详细的技术参数的话百度搜硬之城去那里了解下,好过自己在这里瞎琢磨专业的地方解决专业的问题,这个都是很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