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社会责任

2025-04-02 05:56: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海航努力探索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扶贫、慈善事业的模式,初步形成了海航社会公益工作的体系,主要工作内容有:支持教育、帮孤助残、扶贫赈灾、环境与文物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五大类。
在国家大义面前,海航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担纲重任。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地震发生,海航成立了“5·12地震灾害救援援助工作小组”,负责灾区伤员运输、人员运送、救灾物资运送、旅客疏散等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全面指挥,随时调用人力、物力、飞机运力全力支援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工作。据统计,在汶川地震中,海航累计执行抗震救灾航班约100班,总飞行近200个小时,飞行成本折合人民币1200多万元。
而同样,在2010的玉树地震中、舟曲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中,海航时刻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为国家抗震救灾贡献力量。
2011年2月23日-3月5日,一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公民行动震动世界。在这次历时11天的“惊天大撤离”中,海航共计派出包机15架次,30个航班,飞赴希腊克里特岛、突尼斯杰尔巴岛等地接回中国同胞4054名,累计耗资3900多万人民币。为此,海航荣获中国民航局撤侨航班保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海航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时不刻都在关注着国家与社会的环境发展。通过植树造林,修复文物、环境调研等形式,海航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了企业创新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创新,为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事业共享着力量。在公司发展与服务品质提升的同时,又兼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008年,海航在中国民航首家引进国际航协的绿色团队进行燃油效率差距分析,专家组对海航飞行运行的各环节进行详细调研分析,开启了数据驱动节能减排的征程。
2012年,节能减排团队开始研究能够准确评价公司能耗的燃油效率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了以修正吨公里耗油为核心指标的燃油效率指标体系,通过修正吨公里指标的监控预警。
2012年,通过年初的KPI指标制定、定期和不定期抽查、项目评审、专家咨询等形式的多纬度管控模式的组合推行,常规节能减排项目实现全年节约燃油消耗3.1万吨,实减排二氧化碳近10万吨。
2013年,海航飞行数据集成应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基于该系统,海航基本建立起以数据为导向,集成监控、预警、识别、改进、提升的系统化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2013年公司重点推进的节能减排管理项目总节油3.29万吨,同比2012年增加5.97%,减少碳排放10.36万吨,节约运行成本2.6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