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87),陕西韩城人.他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
学家和思想家.他写的《史记》,计130篇,约50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
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
史的总结,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
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
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
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
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
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
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
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
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
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
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
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
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
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
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
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
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
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
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
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
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
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10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
记》.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博学多能——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
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
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
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
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
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
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
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又各有怎样的规律呢
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
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
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
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
够准确,事实上早春斗柄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
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
《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
湖北).他是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有"诗圣"之称.
杜甫的家庭是书香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著名学者,军事家,祖父
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
育,早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古代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
到汉代乐府.他记忆力特别强,一天能背几首诗.不几年,胸中已装了几百
篇诗文.
7岁那年的一天,父亲教他背诵古代的赋,其中有"凤凰"之名.杜甫
早就听说过有凤凰鸟,但就是没见过,于是抬起头来问父亲:"凤凰鸟是什
么样的 "父亲告诉他:"这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它
头像鸡,颈如蛇,领似燕,背如龟,尾如鱼.这种鸟不与其他凡鸟为群,是
高洁的象征."杜甫听了深深地印在脑中,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说:"有志
的人也应该像凤凰,对不对."父亲高兴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对,对."
"那我就作一首凤凰诗吧."杜甫说.父亲惊喜地睁大眼睛:"好,念出来
我听听."于是杜甫吟诵起来.诗中把他理想中的凤凰尽情讴歌了一番,最
后抒发怀抱: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以
后就更加用心培养他了.
到了9岁,杜甫已经能写一般常用的字,他常常把自己的得意诗作写给
大人们看.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当地诗人聚会的时候就一定要有他在场,
有时人们还是把他从树上叫下来的呢!当时在长安有一个名人汇聚的中心,
那就是歧王的家里,诗人,学者,艺术家常常是济济一堂.最使杜甫难忘的
是,他承先辈们的介绍,到过歧王的王宫,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名流,有幸欣
赏了名噪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的演出.
杜甫20岁离家漫游,他游吴越,登泰山,访燕赵,增长了很多见识.他
33岁这一年,在洛阳与另一个诗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他40多岁时
国家发生动乱,自己也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却用血泪写出千古
传诵的诗篇.
飞行先驱——冯如
冯如(1883~1912),我国早期杰出的飞机设计师和爱国飞行家,为我
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冯如出生于广东恩平县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里穷,4个哥哥先后夭折
了.小时候,冯如做过无数个梦:他梦见自己像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走进学
堂读书,梦见自己像鸟儿一样在蓝天飞翔…….那时候,家里买不起玩具,
小小年纪的他总是自己动手做玩具.用火柴盒做个轮船啦,用硬纸片做个小
飞机啦,用几块铁皮做个工具箱啦.日久天长,他练得心灵手巧,每当有新
的"杰作",他总会拿给村里的小朋友们观看,那可是他最为得意之时.1895
年只有12岁的冯如告别双亲,随表兄赴美国旧金山谋生.在那里,他边做工
边参加教会学校的学习.以后,他又转赴纽约学习机械.这期间,冯如深感
中国科技的落后,以致处处受别国的欺凌.他发誓要为中国人争口气,要用
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在很短的时间里,冯如先后掌握了30多种机器的操作,维修等本领.他
利用在华侨中募集到的捐款,在旧金山租了一间厂房,并请了3位华侨青年
作为助手,开始了艰难的飞机设计和研制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没有
气馁.为了试飞,他先后8次从飞机上坠地,也没有畏缩,他坚信自己会成
功.
终于,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苦干,这一天,冯如就要驾驶自己设计制造
的飞机进行飞行试验了.许多记者都怀疑:这架飞机能顺利地飞上蓝天吗
能比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飞得更远吗 然而,令西方世界震惊的是:冯如驾
驶的飞机不仅顺利地飞行了,而且试飞的航程是莱特兄弟首次试飞航程的3
倍多.在当时的航空史上,开创了一个奇迹.26岁的冯如用自己的双手揭开
了中国航空史的第一页.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王羲之 乘龙快婿
司马光 砸缸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