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四句

2024-12-03 03:10: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关于重阳节的四句古诗词汇总如下

1、重阳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回答(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ai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du异客,每逢zhi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5、《九日齐安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8、《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回答(3):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回答(4):

关于重阳节古诗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龙山歌(唐)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送别(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重阳席上赋白菊(唐)杜甫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示大圆洪智(宋)陈与
  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
  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

回答(5):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节日情感重阳节思乡数字
译文全译逐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注释
(1)九月九日: 指重阳节。
(2)望乡台: 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3)他席: 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4)他乡: 异乡。
(5)南中: 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6)那: 为何。
(7)北地: 北方。
1对1咨询
清华、北大等名校生在线提供知识服务
赏析
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愁绪推向了高峰。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