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厉行法治,与法同行?

2025-04-04 07:07:0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青少年学生,毕竟接触到的法律和所学较少,还在懵懂之中。所以首先要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做武器来保护自己和评判是非。

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是主力军,有句话说:教育强则国强。你们身为学生,责任重大,要系统地、认真地掌握法律知识,通过学习多做宣传,鼓动身边的亲友、同学都要积极学习法律,认清是非,运用法律维权、勇敢面对一切大是大非。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用法律来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公平原则,伸张正义、保护法律尊严。青少年学生有思想、有正义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认知,向学校、向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相对于有些方面法律滞后的弊端,尽力把一切做到防患于未然。1)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什么是法治?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用)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地位)

(3)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意义)

二、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注:最重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法律有什么作用?(法律是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的?)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三、法律为我们护航

1.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1.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自身特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的侵害。

(2)未成年人的地位: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当今社会现实依据:在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如何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4.法律给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该怎么做?(如何对待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同时,未成年人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我们与法律同行

1.依法办事的要求有哪些?(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1)对个人: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2)对他人、集体: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对社会: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什么好处?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4.法治时代,青少年应该怎样树立法治意识?(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是什么?)

(1)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2)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3)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回答(2):

“法”,相信这个字我们都不会陌生,说起法,各种法律不胜枚举。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对“法’的认识到底有多少呢? 翻阅字典,“法”的概念便一目了然: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法律相继出炉,“法”早已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了,纵览四周,法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看,如今家庭暴力问题已不复存在;再看,在学校老师打骂体罚学生的行为也极为罕见;再看看,社会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日趋减少,这一切不都是法律的功劳吗? 来看看几个具体的例子吧! 就拿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说起。一个曾经品学兼优,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的学生,一天,在别人的鼓吹下,他禁不住诱惑而步入了网吧的大门,从此,一双罪恶的双手便把他的思想与意志完完全全的控制住了,使他变得自甘堕落,从此沉溺于游戏、暴力和色情等内容的网站。到了最后,但他花光了自己的零用钱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竟然偷钱抢钱,甚至为了弄钱去上网而作出了伤害自己亲人的事情,这是何等的“丧尽天良”,而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制裁! 在比如,《今日视线》栏目中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在一个破旧低矮的屋子里,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无论风吹雨打,她总是独自一人干活吃饭,看着他颤颤巍巍的身影,使人不禁产生了许多同情,她是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吗?不是的,但记者询问她的情况时,老人的眼眶顿时都红了。原来,老人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伴在六年前去世时,曾经留下两亩楼房地,本来许诺如果哪个儿子能够赡养他们的母亲,这两亩地就归他所有,为此,他们几兄弟之间发生过许多
的争执,有的甚至想要偷母亲的地契,这一切老人都看在眼里,却不能说什么,最后,决定让抚养权给大儿子,于是,两亩地便归他了。可不到两个月,丧尽天良的大儿子竟然嫌母亲“碍事”,把母亲赶出家门,而其他的儿女也晚班推托,根本就不想淌“这塘浑水”,老人只好无奈的只身一人住在这破屋子里,包经历半世艰辛的到这时却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但记者了解这一切时,便找来老人的儿女理论,可他们却说记者在“多管闲事”,万般无奈之下,老人只好把她的儿女告上法庭,使用法律武器为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回答(3):

其实在初中生应该积极学习法律,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行为。

回答(4):

认真学习法律,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