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穆旦遭受乌云的原因有哪些

2025-01-03 09:44:5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原因:1,早年的国民党背景。2,大量的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著作。3,文革时期以江青等人的诬陷,陷害。4,他本人对文学的忠贞,不为恶势力的威胁,攻击所动。 
穆旦的生平:1942年2月投笔从戎,24岁的穆旦响应国民政府“青年知识分子入伍”的号召,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副总司令杜聿明兼任军长的第5军司令部,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同年5月至9月,亲历滇缅大撤退,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于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穿山越岭,扶病前行,踏着堆堆白骨侥幸逃出野人山。
  穆旦与妻子周与良
  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
  1945年9月,根据入缅作战的经历,创作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另有相关创作《阻滞的路》、《活下去》。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1948年在FAO(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救济署)和美国新闻处工作。
  1949年8月自费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
  1949年12月在佛罗里达州与正在生物系留学的周与良结婚。
  1952年6月30日[1] 毕业,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初自美国回到天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文革后期的穆旦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调图书馆和洗澡堂,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一举创作了《智慧之歌》、《停电之后》、《冬》等近30首作品。
  1976年3月31日右腿股骨颈折断。翌年2月26日春节期间,穆旦于凌晨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59岁。死前,穆旦在《冥想》的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1979年平反,但为时已晚。

  穆旦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回答(2):

1942年,穆旦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抗日战场,成为杜聿明手下的随军翻译。回国不久穆旦便被定性为“蒋匪军的英文翻译”。每天上午8点,他去单位交待问题。
随后的“反右”运动中,他又被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为“历史反革命”。

回答(3):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