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西藏生活人的寿命没有缩短这种说法,习惯就好。
不论是移居还是世居高原的人都有三种:
1、"高原适应良好型"
2、"高原适应不良型"
3、"高原适应不定型"。
对"高原适应良好型"的人来说,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同样可以长寿而不会缩短生命。根据调查对于"高原适应良好型"的人来说,在高原生活和工作同样可以长寿,而不会缩短寿命。这一点从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也可以得到证明。
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综合反映死亡率高低的指标,它与医疗卫生条件、生活条件、社会制度、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旧西藏是封建农奴制社会,农奴生活极端贫困,营养不良,年轻夭折的情况常有发生,平均寿命短。民主改革后,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染病得到预防,平均预期寿命有明显之提高。
从平原到高原的移居者,或者虽然是世代生活在高原的人,由于他们的遗传基因尚未获得对高原的充分适应能力,即对所谓"高原适应不良型"的人,他们的身体素质难以适应高原环境,长期在高原生活以后,便会产生一系列高原适应不全的表现,有的会发生高原病,以致影响自身的健康。
生活在高原环境的人,应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做到有病早治,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和工作,科学地锻炼身体,注意合理营养及饮食卫生,从各方面促进长寿。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是否能适应高原生活。
1、对"高原适应良好型"的人来说,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同样可以长寿而不会缩短生命。
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西藏的长寿水平居全国第九位(长寿水平一助岁以上人口/60岁以下人口 X100%)。经济发达国家长寿水平在 1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大都低于10%。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长寿水平为6.6%,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则高于10%。根据调查,西藏当雄县乌马塘区,海拔高度为4,400米一7,400米,而长寿水平为 1095%。事实证明,对于"高原适应良好型"的人来说,在高原生活和工作同样可以长寿,而不会缩短寿命。这一点从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也可以得到证明。
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综合反映死亡率高低的指标,它与医疗卫生条件、生活条件、社会制度、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旧西藏是封建农奴制社会,农奴生活极端贫困,营养不良,年轻夭折的情况常有发生,平均寿命短。民主改革后,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染病得到预防,平均预期寿命有明显之提高。西藏全区零岁组平均预期寿命:1974-1976年和1979-1984年,男性为59.25岁和61.88岁,提高2.13岁;女性为63.12岁和65 53岁,提高32.41岁;合计为61.65岁和63.86岁,提高2.21岁,女性提高幅度大于男性提高幅度。以1979-1984年西藏预期平均寿命和全国同期相比,男性相差455岁,女性相差3.82岁,接近全国水平。
2、但是从平原到高原的移居者,或者虽然是世代生活在高原的人,由于他们的遗传基因尚未获得对高原的充分适应能力,即对所谓"高原适应不良型"的人,他们的身体素质难以适应高原环境,长期在高原生活以后,便会产生一系列高原适应不全的表现,有的会发生高原病,以致影响自身的健康。
不会的。
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简称“藏”,通称西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首府拉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以后,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叛乱平定后,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进行全面直接管辖。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