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除了中医外,还有哪些传统医药?

2024-11-23 06:50: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称号,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

那么,除了中医之外,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哪些医药传承呢?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像藏族、蒙古族、苗族、回族、满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手段,而且有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以下就一一为大家列举之:

藏医唐卡

藏医:

藏医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在藏医文化中,今天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在古代被称为象雄,就是藏医发源地。敦巴辛饶是最早的藏医。由于高原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藏医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理论水平。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隆”(气)(树图中蓝色)、“赤巴”(火)(树图中红色)、“培根”(土和水)(树图中黄色)三大因素;饮食精微、肉、血、脂肪、骨、骨髓、精七种物质基础;大便、小便、汗液三种排泄物。中医的望、闻、问、切,藏医都有。但藏医更注重尿诊,藏医采用的治疗手段也有多种形式,除了服药外,还有穴位放血、穿刺术治疗腹水,冷暖敷针拔白内障、导尿、熏蒸治疗、油脂疗法等。这些方法至今仍有临床应用价值。

藏医治疗

蒙医:

蒙古高原辽阔的草原与森林环境,使得古代蒙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药材知识和医疗水平。蒙医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希拉”有火热之意。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希拉”在发挥作用。“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具有寒性的特征。据统计,现有蒙药2230种。蒙医的主要诊疗手段有:放血疗法、拔罐穿刺法、灸疗术、酸马奶疗法以及正骨术。

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医

苗医

苗医源远流长,发展至今,苗家医药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苗医认为人体患病与不良的自然环境、气候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苗医是根据各种疾病的某些共同属性而将疾病进行归类,分为经、证、翻、龟、小儿胎病、新生儿抽病、丹毒、疔、癀、花、疮等类。苗医在理论上有“两病两纲”之说,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热病两大类,“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治则。苗医用药多是植物药、动物药及少量矿物药。除了医药之外,苗医还采用其它许多治疗的手段:如刮痧散气、弹筋活血、刺活散淤、灯火止痛、油针挑浓、蒸酒祛风、火罐拨气、放血疗法、生姜叭法、气角疗法、滚蛋疗法、佩戴疗法等。

苗医药材

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壮医

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样拥有丰富的医药知识,比如他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针灸疗法,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的针灸治疗之一。而且壮族先民已经广泛应用气功导引、引舞疗疾的防治方法。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

回医

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阿拉伯一伊斯兰医学曾居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医学也同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融合产生了回医。重要的回医著作有《回回药方》、《海药本草》等。回医常用的医疗方法即放血疗法。

满医

满医,即由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满族人所创造,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满医主要治疗疾病以风湿痹证、寒腿疼痛、痰喘咳嗽、痈疮肿毒为多。满族入主中原以后,在医药卫生方面由于受到中医药学的深刻影响。满医的诊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法、刮疹法、温泉浴法、药酒疗法、躲避法.、热敷法、冰敷法、正骨疗法等等;药物主要包括单方、验方、偏方、秘方等,以及丹、散、膏、丸之类的方剂或成药。

满医

瑶医

居住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治疗方法。瑶医在诊断方法上采用望、闻、问、触外,常用的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鼻诊、目诊、面诊及观察患者大小便的质、色、气味来辨别疾病。在治疗方法上,除了采用针灸、针挑、骨灸、蛋灸、麻灸、艾灸、打火罐、按摩、刮痧等方法处,还应用瑶医特有的磨药疗法、杉刺疗法、火功疗法、火油灯疗法、火堆疗法等治疗一些疑难杂病,瑶医用药形式多种多样,如煎剂、内服膏剂、散剂、药汁丸剂、酒剂、鲜药捣汁内服、鲜药含服、搽剂、外敷剂、滴耳(眼)剂、烟熏剂、熏洗剂、沐浴剂、食疗剂、佩挂剂等应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