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桓公,齐桓公,齐桓候是什么关系

2025-04-02 13:21: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齐桓公
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 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首先指正一下。有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周朝的分封制,诸侯国国君原本以“公”为最大。但到了春秋末期,天子早已名存实亡。所以诸侯也有称王的。诸侯国国王的封号这时几乎成了实力的反映,有实力者先后称王。
关于齐桓公。第一个是春秋时的齐桓公,姜姓,名小白(公元前六八五——前六四三年在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强盛起来,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另一个是战国时的齐桓公,田姓,名午。(公元前三七四——前三五七年在位)。他父亲发动政变取代姜氏,所以后人将此时的齐国称为田齐。
战国时称呼身份高贵的人,一般用封地为号.而国君则用都城来做号. 因为齐桓公时期齐国都城是上蔡, 所以此处用蔡桓公来代指齐桓公.。 真正的蔡国在扁鹊的时代早已湮灭,而真正的蔡国的桓公是(蔡桓公,是春秋时蔡国(现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第七代国君,公元前714——前695年在位。) ,年代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