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对一个孩子的影响

2024-11-28 01:28:1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有不良问题的家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父母必须重视不良家庭儿童的心理卫生,并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能与其他的孩子一样,也能健康地成长。 不良的父母关系 (1)父母对抗 ①热对抗:父母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而且冲突以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双方互不尊重,常常激烈地争吵和打架。对抗时,有的父母把子女当作自己发泄的工具,殴打孩子。有的父母力图使子女加入到自己的一方,一起与对方对抗,结果子女成为父母冲突的替罪羊。在这样家庭生活的孩子,往往产生两种异常行为,一是出现强烈的攻击心理,因此有人认为,家庭暴力具有代际传递的特征。二是犯罪行为,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暴力有关。 ②冷对抗:这样的家庭看似平静,父母双方没有争吵,但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上相互敌对,彼此很少说话,也根本不想交谈,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心理抑郁,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内沉闷的气氛造成的。国外一学者研究发现,这种家庭的成员,特别是子女,还易出现精神分裂。 (2)父母分居 研究发现,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异常较为明显,在分居家庭里,和母亲生活的子女的心理异常程度要比与父亲生活的子女要大,女孩的心理异常比男孩要突出。这些孩子心理异常的表现是:爱哭闹,胆子小,不合群,紧张恐怖,分离焦虑(指由于惧怕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一种明显的焦虑情绪)。有时,父母暂时的分居,对子女也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影响。 (3)父母离异 父母离异是造成子女心理异常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异常比父母和睦子女要明显增多。因为幼小的孩子虽然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他们却形成了与父母的纯真的感情??亲情,父母离异后这种亲情也即崩离。子女不得不与父亲或母亲分开,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和创伤。父母离异后孩子心理异常的表现常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夜间长时间大哭(多见于较小的孩子);有的孩子敏感、厌烦;有的孩子恐惧、退缩(多见于女孩);有的孩子自卑、猜疑;有的孩子攻击性强或有犯罪行为(多见于男孩)。多数孩子学业明显下降。 (4)父母再婚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明显上升,父母再婚的现象也很普遍。父母再婚,对子女心理影响也很明显。再婚父母的子女与未再婚父母子女相比,前者的心理问题较多,仅次于父母离异的子女。父母再婚子女的最大心理问题,是难于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当孩子突然进入一个新的家庭环境时,原有的环境与新的环境之间有很大的矛盾,由于孩子的适应能力较差,调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父母的再婚,使孩子处于一个新的家庭关系中,子女对突如其来的这种新的家庭关系的接受有很大的困难。而且,不少子女对这种家庭关系有抵触心理,甚至不接受这种关系。这些都会促使子女产生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情绪混乱。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有时抑郁,有时亢奋,具有攻击性。对父母(或父或母)产生仇视心理,易怀疑他人。⑧个性混乱。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自信心差,自卑感强,学业也差。 父母离异前后孩子的心理变化 夫妻感情破裂到离婚,以至再婚的整个过程,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痛苦和折磨。如果父母不注重教育,往往会使孩子形成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品质,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父母离婚前后孩子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变化: (1)不安全感。父母离婚前后,孩子常常没有安全感。当父母各自陷入复杂的感情和法律纠纷中时,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考虑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注意、关心减少,这时的孩子往往感到迷悯。他们会觉得被父母遗忘或不受重视。孩子常常会问自己,“谁会要我”,“当我需要帮助时,我该去找谁”。这种不安全感,会使孩子处于感情脆弱、经不起打击的状态,做事畏首畏尾。 (2)内疚感:孩子常常把自己的某些过错,看成是引起父母关系变化的原因。这种曲解,易使孩子陷入烦恼并常常自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夫妻吵架时,孩子在一旁哭喊:“爸爸、妈妈我听话,我再也不捣乱了,你们别吵了……”过去十分活跃、机灵而聪明的孩子,因为父母关系的改变,而变得退缩、消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常常沉浸在内疚之中,这种自责心理,将导致孩子出现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 (3)自卑、猜疑心理:孩子因缺父或缺母,自感不如别人。因遭到旁人的嘲笑、冷落而形成自卑心理。他们常常表现为情绪忧伤,孤僻,畏缩,做事缺乏自信心。年龄大的儿童,还会产生猜疑心理,怀疑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对别人的言行易产生误会,导致人际关系障碍。 (4)补偿心理: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常常感到空虚,祈盼在感情上得到补偿,个别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往往会在“感情补偿心理”的驱使下,盲目地向异性求爱,犯性错误。 (5)逆反心理:由于温暖家庭的解体,孩子一时无法接受,心理失去平衡,易形成逆反心理,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表现为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们会无故指责父母,顶撞老师,对人持冷酷的态度。 因为缺父缺母形成逆反心理的儿童都属年龄比较大的儿童。这些儿童的逆反心理多半是由于受到旁人冷落、嘲笑而逐渐形成,其中,原来家庭比较美满、生活条件优越、突然家遭不幸的儿童,最易形成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有1个12岁的女孩,母亲因生活作风问题,父亲与之离婚,她随父亲与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离婚后,父亲、奶奶、亲戚甚至小同伴都经常当着她的面指责、辱骂其母亲,使她觉得母亲既可亲、又可恨,又觉得指责并数落母亲的人都可恨,于是产生了种种矛盾与复杂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她很希望见到妈妈,但妈妈来看她时,她却故意躲起来。妈妈说的话,她不听,妈妈给她买的衣服,她不穿。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气氛。

回答(2):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有不良问题的家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父母必须重视不良家庭儿童的心理卫生,并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能与其他的孩子一样,也能健康地成长。 不良的父母关系 (1)父母对抗 ①热对抗:父母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而且冲突以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双方互不尊重,常常激烈地争吵和打架。对抗时,有的父母把子女当作自己发泄的工具,殴打孩子。有的父母力图使子女加入到自己的一方,一起与对方对抗,结果子女成为父母冲突的替罪羊。在这样家庭生活的孩子,往往产生两种异常行为,一是出现强烈的攻击心理,因此有人认为,家庭暴力具有代际传递的特征。二是犯罪行为,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暴力有关。 ②冷对抗:这样的家庭看似平静,父母双方没有争吵,但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上相互敌对,彼此很少说话,也根本不想交谈,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心理抑郁,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内沉闷的气氛造成的。国外一学者研究发现,这种家庭的成员,特别是子女,还易出现精神分裂。 (2)父母分居 研究发现,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异常较为明显,在分居家庭里,和母亲生活的子女的心理异常程度要比与父亲生活的子女要大,女孩的心理异常比男孩要突出。这些孩子心理异常的表现是:爱哭闹,胆子小,不合群,紧张恐怖,分离焦虑(指由于惧怕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一种明显的焦虑情绪)。有时,父母暂时的分居,对子女也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影响。 (3)父母离异 父母离异是造成子女心理异常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异常比父母和睦子女要明显增多。因为幼小的孩子虽然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他们却形成了与父母的纯真的感情??亲情,父母离异后这种亲情也即崩离。子女不得不与父亲或母亲分开,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和创伤。父母离异后孩子心理异常的表现常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夜间长时间大哭(多见于较小的孩子);有的孩子敏感、厌烦;有的孩子恐惧、退缩(多见于女孩);有的孩子自卑、猜疑;有的孩子攻击性强或有犯罪行为(多见于男孩)。多数孩子学业明显下降。 (4)父母再婚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明显上升,父母再婚的现象也很普遍。父母再婚,对子女心理影响也很明显。再婚父母的子女与未再婚父母子女相比,前者的心理问题较多,仅次于父母离异的子女。父母再婚子女的最大心理问题,是难于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当孩子突然进入一个新的家庭环境时,原有的环境与新的环境之间有很大的矛盾,由于孩子的适应能力较差,调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父母的再婚,使孩子处于一个新的家庭关系中,子女对突如其来的这种新的家庭关系的接受有很大的困难。而且,不少子女对这种家庭关系有抵触心理,甚至不接受这种关系。这些都会促使子女产生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情绪混乱。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有时抑郁,有时亢奋,具有攻击性。对父母(或父或母)产生仇视心理,易怀疑他人。⑧个性混乱。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自信心差,自卑感强,学业也差。 父母离异前后孩子的心理变化 夫妻感情破裂到离婚,以至再婚的整个过程,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痛苦和折磨。如果父母不注重教育,往往会使孩子形成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品质,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父母离婚前后孩子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变化: (1)不安全感。父母离婚前后,孩子常常没有安全感。当父母各自陷入复杂的感情和法律纠纷中时,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考虑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注意、关心减少,这时的孩子往往感到迷悯。他们会觉得被父母遗忘或不受重视。孩子常常会问自己,“谁会要我”,“当我需要帮助时,我该去找谁”。这种不安全感,会使孩子处于感情脆弱、经不起打击的状态,做事畏首畏尾。 (2)内疚感:孩子常常把自己的某些过错,看成是引起父母关系变化的原因。这种曲解,易使孩子陷入烦恼并常常自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夫妻吵架时,孩子在一旁哭喊:“爸爸、妈妈我听话,我再也不捣乱了,你们别吵了……”过去十分活跃、机灵而聪明的孩子,因为父母关系的改变,而变得退缩、消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常常沉浸在内疚之中,这种自责心理,将导致孩子出现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 (3)自卑、猜疑心理:孩子因缺父或缺母,自感不如别人。因遭到旁人的嘲笑、冷落而形成自卑心理。他们常常表现为情绪忧伤,孤僻,畏缩,做事缺乏自信心。年龄大的儿童,还会产生猜疑心理,怀疑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对别人的言行易产生误会,导致人际关系障碍。 (4)补偿心理: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常常感到空虚,祈盼在感情上得到补偿,个别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往往会在“感情补偿心理”的驱使下,盲目地向异性求爱,犯性错误。 (5)逆反心理:由于温暖家庭的解体,孩子一时无法接受,心理失去平衡,易形成逆反心理,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表现为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们会无故指责父母,顶撞老师,对人持冷酷的态度。 因为缺父缺母形成逆反心理的儿童都属年龄比较大的儿童。这些儿童的逆反心理多半是由于受到旁人冷落、嘲笑而逐渐形成,其中,原来家庭比较美满、生活条件优越、突然家遭不幸的儿童,最易形成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有1个12岁的女孩,母亲因生活作风问题,父亲与之离婚,她随父亲与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离婚后,父亲、奶奶、亲戚甚至小同伴都经常当着她的面指责、辱骂其母亲,使她觉得母亲既可亲、又可恨,又觉得指责并数落母亲的人都可恨,于是产生了种种矛盾与复杂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她很希望见到妈妈,但妈妈来看她时,她却故意躲起来。妈妈说的话,她不听,妈妈给她买的衣服,她不穿。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气氛。

回答(3):

家庭关系和谐与否,对孩子的影响居然这么大?家长们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