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盖”发射的弹头转速高,弹头飞行稳定,虽然侵彻效果好,但是高稳定特性,使得杀伤力反而不高,弹头命中目标后,仍有足够的侵彻力且不易翻滚,所以在近距离很可能打穿面前的敌人以后又打中后面的一个甚至两个友军,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通伤的敌人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所以在日军1923年、1937年两种版本的《步兵操典草案》中提到,预备冲击时,右手紧握枪身,枪口向上,左手握刺刀座,当发出“突击”令时,要求勇猛、果敢,以压倒对方的气势呐喊着“冲锋”口号向前冲击肉搏,当听到预备的号令,攻击前枪要处于“安全装置”,不过这条规定在日军1940年版的《步兵操典》中被删除。据此可知,“日军拼刺刀时退弹”之说没有“条令”根据。
是不是看了抗战片以后才想到的问题啊?
除了以防拼刺刀过程中走火误伤自己人之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以示公平,把子弹都退了,不过这种情况是属于光明正大就是为了纯粹的拼刺刀的时候才会出现的,平常都是子弹打光以后不得已而为之的。
拼刺刀时退出子弹 是为了防止在白刃战那种敌我双方混战在一起的情况下不误伤自己人!
请听好 拼刺刀时退子弹 只有二战时日本军队发生过,因为日本军人的三八大盖走火问题严重,退子弹是为了防止误伤友军,当然或多多少也有一定武士道精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