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诗歌赏析: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
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
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描写二月春天的诗句:
1.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出征唐·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就开始把尚未结茧的新丝卖掉,到了五月把尚未种植的稻谷卖掉。
2.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出自北周·庾信《春赋》。诗句描写早春二月鸟鸣于树间、柳絮飞满路上的情景。“千种啭”,乃夸张手法,意在渲染、强调鸟鸣的宛转动听。
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唐代杜牧诗《山行》。将车子停下来,坐下欣赏着美丽的枫林晚景,那落上秋霜的枫叶和二月时候的红花一样鲜艳。这句诗也是从侧面渲染出了二月红花的美丽。
4.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出自宋·释仲殊《绝句》。此言仲春时节正是江南花开草长、春雨绵绵之时。
5.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出征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二月的湖水是如此的清册,到处都是春意盎然,家家户户中的鸟儿都欢快的鸣叫。
6.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唐·贺知章《咏柳》。知道着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吗?就是那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7.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出征郑板桥《赠君谋父子》。做文章删繁就简要像那三秋的树木,标新立异就像那二月时候的花朵一样鲜艳。
8.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
出自南朝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苹,通“萍”,浮萍。此写江南二月东风轻拂,浮萍飘转的景象。诗从风水互动着笔,将平常细微的景象写得亲切有味。表现了一种江南春色尽在风生水起之间的主旨。
9. 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
出自唐·綦毋潜《送郑务拜伯父》。川,平地。以拟人修辞法将花人格化,使其有“送”的动作,于是非生命的花便有了人的生命性状,花与人的关系也就更显亲密了,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10.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