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看电影之前,一般都要先上豆瓣去看看这部电影的评分,如果分数太低就不会考虑进电影院去浪费时间和金钱了。从某种程度而言,豆瓣评分已经成为众多年轻人选择和评价电影的“标杆”。但是豆瓣评分低的电影,票房就一定会低吗?其实不然,《银河护卫队2》的高票房就打破了这种说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豆瓣评分低票房却很高的现象呢?
首先,豆瓣评分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虽然观众在选择电影之前都会参考豆瓣评分,但是观众人数和豆瓣评分并没有那么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最近一年内上映的电影按照评价人次分出相应的等级,并把该年度这些电影的票房成绩做对比,就会非常明显地发现,“高评分低票房”和“低评分高票房”的电影比比皆是。这说明豆瓣评分对电影票房影响的规律几乎无法定义,并不是我们理所应当认为的那样,豆瓣评分和电影票房并不是一定呈正比发展,也不一定呈反比发展。
毕竟豆瓣的评价系统并没有跟线上售票系统挂钩,并不能直接呈现电影的票房成绩。去豆瓣评分的人一定是已经看过电影的人,不管他们评分如何,高也好低也罢,他们都已经对电影票房作出了贡献,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某些没有看过电影就瞎评论的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思考,去看过电影的人对电影的评价自然是褒贬不一,但是这些观众并不全是豆瓣的使用者,也就是说豆瓣的评分并不能涵盖所有观众的评价。
其次,豆瓣评分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电影质量。根据大数据的调查显示,豆瓣的使用者早年为文艺青年,现在的使用者主要是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普通观众”,但是这个“普通观众”的分类定位并不明确,每个月有一亿左右的人次在使用豆瓣评分,但是其中不乏“豆瓣水军”的队伍。所以综合来看,豆瓣评分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是有待商榷的。其实豆瓣评分是相对而言比较严苛的,能在7分以上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银河护卫队2》的豆瓣评分近日攀升到了8.2分,还反超第一部0.2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银河护卫队2》的豆瓣评分并不能算低,当然仍然有评分过9的神作是《银河护卫队2》望尘莫及的。
另外还有几点无法忽视的原因,也是导致《银河护卫队2》评分低高票房的因素。第一,漫画原著迷和漫威迷的大力支持,我们永远不能低估一群死忠党的力量;第二,演员阵容的强大带来了巨大的粉丝效应,出演《银河护卫队2》的演员各自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他们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第三,绝对有不少观众是冲着大神级别的导演去的。最后,我们无法掌控观众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既然豆瓣评分这么低,那我倒要看看这部电影究竟有多烂。”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综上所述,豆瓣评分虽然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权威和受观众依赖的,但是它并不是全能和无敌的,豆瓣评分的高低对电影票房的影响是有限的,影响电影票房成绩的因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要靠电影本身的质量,正所谓质量才是硬道理。
《银河护卫队2》是《银河护卫队》系列第二部电影,它是根据漫威漫画改编,讲述了护卫队成员穿越宇宙,继续在外太空的冒险之旅,他们必须并肩作战,守护彼此,同时要解开彼得·奎尔的身世之谜的故事。
相较于以往高大上的主角光环,或许你会误以为看了一部假的超级英雄片。毕竟,一众主角既不能上天入地,又无法呼风唤雨,无异于超级英雄版的废柴联盟,或者说是低配版的复仇者联盟。但就是这样一群逗比,用解构主义重新诠释超级英雄,人设更接地气,绝不拿腔拿调,有料又有趣,使得漫威的英雄卡司不再是复制产品,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给日渐泛滥的同类型电影注入了一缕清风。
但是在中国的电影市场里,好素材和和名声缺一不可。《银河护卫队2》在超级英雄中对于中国大众的知名度远没有《复仇者联盟》等美国大片中的主角,可以说名头还没打出来。在中国拿票房,最重要的是让非影迷普通大众都知道,都听说很好看才行。
相比起来。《速度与激情》系列、《变形金刚》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都是在声名大噪之后,票房才日趋增长的。所以,银护2即便拍的很好,但是票房没那么高是有道理的,就像漫威的超级英雄开始的几年,钢铁侠、美队、蜘蛛侠等等前几部票房都一般,慢慢被知晓后才是收获的时候。
后续的加勒比海盗,以及DC的神奇女侠可能也会是这种情况,票房中规中矩,但是不符合大片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