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的微小变化引起的误差;
(2)读数时的视觉误差;
(3)仪器自身的误差。开始阶段电流变化不明显,误差可能较大。
弗兰克-赫兹实验在本实验中可观测到电子与汞蒸汽原子碰撞时的能量转移的量子化现象,测量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加深对原子能级概念的理解。
弗兰克-赫兹实验为能级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对玻尔的原子理论是一个有力支持。弗兰克擅长低压气体放电的实验研究。
1913 年他和G.赫兹在柏林大学合作,研究电离电势和量子理论的关系,用的方法是勒纳德(P.Lenard )创造的反向电压法,由此他们得到了一系列气体,例如氦、氖、氢和氧的电离电势。后来他们又特地研究了电子和惰性气体的碰撞特性。
扩展资料
弗兰克-赫兹实验阐释了纯弹性碰撞,系统内的总动能大约不变。又因为电子的质量超小于水银原子的质量,电子能够紧紧地获取大部分的动能。
增加电压会使电场增加,刚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感受到的静电力也会加大。电子的速度会加快,更有能量地冲向栅极。所以,更多的电子会冲过栅极,抵达阳极。因此安培计读到的电流也会单调递增。
水银原子的电子的最低激发能量是 4.9eV。当加速电压升到 4.9 伏特时,每一个移动至栅极的自由电子拥有至少 4.9eV动能(外加电子在那温度的静能)。
自由电子与水银原子可能会发生非弹性碰撞。自由电子的动能可能被用来使水银原子的束缚电子从一个能量量子态跃迁至另一个能量量子态,从而增加了束缚电子的能极,称这过程为水银原子被激发。
但是,经过这非弹性碰撞,自由电子失去了 4.9eV 动能,它不再能克服栅极与阳极之间负值的电压。大多数的自由电子会被栅极吸收。因此,抵达阳极的电流会猛烈地降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兰克-赫兹实验
该实验的误差分析存在以下几点:①由于预热不足,使测量值产生误;②在实验时,由于电压的步差不可能连续,故测量的峰值会有一定的误差;③仪器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④画出氩的IP-VG2曲线是一个比较粗糙的过程,难免有误差。
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在研究中发现电子与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能量的转移是量子化的。他们的精确测定表明,电子与汞原子碰撞时,电子损失的能量严格地保持4.9eV,即汞原子只接收4.9eV的能量。
误差分析是指对误差在完成系统功能时,对所要求的目标的偏离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发生在系统的哪一个阶段进行分析,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实验室电压电流不稳,数据有误差;仪器老化,数据有误;预热时间不足,状态不稳定,数据有误差
1、由于预热不足,使测量值产生误差;
2、在实验时,由于电压的步差不可能连续,故测量的峰值会有一定的误差;
3.由于仪器老化,数据不够精确.
4.画出氩的IP-VG2曲线是一个比较粗糙的过程,难免有误差
3.需要测量的数据较多,不细心就会有计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