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墙和栏板的主要区别如下:
1.部位
女儿墙是在屋面上,必须在屋面上时才可以称为女儿墙。
栏板是在上人屋面、外廊、阳台、楼梯等临空部位。
2.作用
栏板起防护作用,避免人从高处跌落。
女儿墙一般是在有组织排水的屋面上,阻挡雨水肆意倾泻,做泛水收头。经过处理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现代还在其顶部固定防雷装置。很多电影中女儿墙不过尺许,抬腿就上,可见防护不是其主要功能。
3.高度
女儿墙高度在规范中没有要求,一般取决于建筑外观和泛水高度。
栏板因其防护功能,高度有明确规定,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6.6.3条。只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做栏杆还是栏板。
既然女儿墙和栏板有以上不同,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设置。现在有很多建筑的屋面可以上人,在屋面边缘的挡墙,我认为还是应该称为“栏板”或“与女儿墙结合的栏板”。
1.栏板,是建筑物中起到围护作用的一种构件,各式栏板(4张)供人在正常使用建筑物时防止坠落的防护措施,是一种板状护栏设施,封闭连续,一般用在阳台或屋面女儿墙部位,高度一般在1米左右。栏板一般是用水泥、大理石等材料铺成,牢固性较高,方便站立。
2.女儿墙在古代时叫“女墙”,包涵着窥视之义,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便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特指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在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物中我们还能看到。
3.女儿墙指的是建筑物屋顶外围的矮墙,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依建筑技术规则规定,女儿墙被视作栏杆的作用,如建筑物在10层楼以上、高度不得小于1.2公尺,而为避免业主刻意加高女儿墙,方便以后搭盖违建,亦规定高度最高不得超过1.5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