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岁秋风起,几度哀叹几度愁。
江水又滔滔而去,卷走了几分惆怅,几分伤感,旧日的面容已泛黄,如今烽火四起,狼烟漫漫,而贵妃的容颜也早已在寂寞中憔悴,苍老从君王的面容上隐隐显现,为了昔日妃子千金笑,使山河飘荡,九州离合,情何以堪?作何长叹?岁月已从墙上剥落,告诉我,一个破碎的我何来拯救一个破碎的河山?即使可以,谁又肯真正不负我的凌云万丈才?呜呼哀哉!
在江边定居已半年了,时值八月,秋风却又萧瑟开了。已经是黄昏,突然地上黄叶翻飞,风越来越大,吹动着干枯的芦苇,发出呼呼的响声,而稀疏的柳枝也被吹得狂舞,放肆得宣扬着最后的力量,然后猛地只听“咯吱”一声,柳枝被折断了,随风在空中乱冲乱撞。风呼啸而过,回头一看,家中的茅草屋突然松开了,一瞬间,无数茅草铺天盖地的飘洒下来,起起扬扬,风一吹,又不知去何处了。我一边拾捡着地上的茅草,一边眼光着急地追随茅草的去处。茅草有的早已被卷到江边;有的在树上盘旋着,与树叶缠绕着,偶尔被吹下几根,也早已“支离破碎”;还有一些则被吹来吹去,打着旋儿沉入了水塘中。苍天啊,我千辛万苦费尽心思惨淡经营的一切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失去了吗?秋风似乎跟我作对,茅屋上数层茅草转瞬间成了漫天飞舞的枯黄与萧瑟。
而南村的一群孩子们欺我年老无力,竟忍心在我面前当盗贼,一根一根茅草拾,一把一把茅草捞。我拄着拐杖,叫喊着,呼唤着,甚至威胁着,可他们还不停歇。无奈间,我只好回到破旧不堪的茅屋中,想想自己真的老了,老了不中用了。可孩子们……其实哪里仅仅是孩子们,天下苍生连几根茅草都要偷,可见其穷困的程度。皇帝啊,圣上啊,你可以为一个女人大动干戈,缘何不为你的黎民祁福?天道昏庸至此吗?
风起又落,卷集着人民的苦难凛冽而去。
终于,风小了,小了,又小了。可天上的云却越来越黑,越来越低,压得四周一片昏暗,大滴大滴的雨点滴落下来,覆盖了那一片黄枯的伤感,带给人民晶莹的叹息。雨透过茅草浸入了屋中,一种潮湿感扑面而来。我在这按片潮湿中瑟瑟发抖,默默无言,只呆立着。回头一看,多年的被子也被孩子蹬烂了,而雨却还一滴一滴,一串一串不停地漏下来,打湿了床头,浸湿了被子。此刻,屋中又湿又潮,淹没了仅有的一点光明的气息。
安史之乱开始后,我每每心事忡忡,晚上常不能寐:为了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圣明的国君啊,你为什么要沉迷香梦却不言醒?为什么要贪图享乐而忘黎民?为什么要宠爱倾城不事朝政?今夜有泪如雨,清风一夜飘洒,如何挨到天亮?雨啊,停止吧!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
唉,何时才能有广大的琼宇千万间,遮盖天下无数贫苦人,风里雨中岿然不动安如山?如若房间在我眼前真的突然出现,那么独我一人受冻挨饿我也心甘情愿。
又是一岁秋风起,几度哀叹几度愁。
不知风雨几时休,泪洒纱窗何等秋
求采纳
八月的深秋是凄寒的,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立于门前,在凄寒的深秋中,显得那么无助……
这位老人就是杜甫。他不久前才搭建好的茅屋,就这样被深秋的狂风把盖屋顶的茅草“带走”了,不留一点痕迹……
风更大了。“连风和茅草也嘲笑我,哎----那茅屋我可是刚建好不久啊”!杜甫心理懊恼极了。风似乎听到了杜甫的心里话,更加肆虐了。
一群南村的小孩欺负杜甫老了,没有力气。狠心的在他面前做起了盗贼,抱着茅草消失在竹林里。年迈的杜甫喊得口舌干燥,顽童们理也不理,杜甫无奈地发出一声声叹息。
“也许真的是老天有意和我作对,刚才的狂风竟停了。”杜甫手扶门前的柱子,默默的想。
风停了,黑云四起,灰蒙蒙的天空也越来越灰暗,旁边的枫叶飘落了一地,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凄凉景象。
杜甫转身回到屋里,自己的娇子正在睡觉,他伸手一摸被子,竟像铁一样冰冷,再伸头一看,“天啊,竟把被子蹬破了,我的孩子”。杜甫自言自语道。
突然感到脸上有一两水,抬头一看,茅屋漏雨,床头竟全被打湿,密集的雨点像麻线一样没有间断过。杜甫双手互插在衣袖里,望着眼前的一切,“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一股酸涩涌上杜甫的心头。
自安史之乱以来,杜甫就很少睡眠,夜晚对他来说是这般漫长!
这时,杜甫又想起了和他一样处境的人,“怎么才能有一间高楼大厦?让天下像我这样的人住下,风不吹,雨不淋,安如泰山呢?什么时候啊!”杜甫的内心复杂极了。
“哎,什么时候才能耸立这样的高楼大厦?哪怕只有我的房子破漏,我冻死也心甘情愿。 ”屋旁的大树又在沙沙作响,似乎也在为杜甫的遭遇打抱不平,沙沙沙,又飘落了一片枫叶。
狂风大作,吹起了我的哀愁,仲秋时节,静站在屋外,听风把那屋上茅草带走……………… 后边自己写吧 没时间了我。
用文言文翻译书,抄一下译文就行了再加几段废话,我上初中时就是这么交差的。
我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