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的简介

2025-03-31 13:08: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学家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湖南师范馆,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1911年校址迁建长沙书院坪“城南书院”旧址后,改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与此同时,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均曾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舍系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栋之间或有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1938年毁于长沙大火。1966年至1968年复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有第八班教室、工人夜校、附小主事室、阅报室、君子亭等10处纪念点复原陈列,对外开放。1983年还专辟有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陈列馆和校史陈列室,展出有毛泽东当年写的《讲堂录》笔记、《夜学日志》等文物照片,以及1950年12月毛泽东为学校题名“第一师范”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题词。
旧址建筑共36栋,包括主体连廊建筑、一师一附小和工人夜学等三大部分。主体连廊建筑位于校园中部,由毛泽东求学时的教学楼、自习楼、阅览楼、礼堂、寝室组成,建筑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有序,平房、楼房相间搭配,极为雅观。平面布局或呈“回”字,或呈“凹”字,或呈“凸”字和“H”形,科学地考虑到了采光、通风的效果,外观庄重典雅,建筑与建筑之间,长廊迂回,互为贯通;廊柱硕大,成双顶拱,拱距卷顶跨度适中,稳定大方;青麻石屋基高出地面,起到良好的防雨、防潮作用;阶沿、柱、廊檐、屋脊棱角分明,衬托墙体、门窗檐框,青白相间,素洁雅致。
主体建筑左侧为一师附小,右侧为工人夜校,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大道将整个旧址一分为三,建筑风格与主体建筑协调一致。
旧址建筑风格以西式为主,又不乏我国传统建筑手法,如院内的天井、门庭、屋顶或作四角,或作六角攒尖,饰以宝顶,无不显现出中西文化的结合与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