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女人在下嘴唇上撑一只陶制盘子,就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丑八怪,这种“自残”的办法,只为防范其他部落,抢夺女奴隶。宁肯丑陋地生活,也不想美丽而忧郁地当奴隶。一旦风俗成型,再改变就非常艰难了。
天长日久,盘唇逐渐成了勇敢和美丽的象征。如果不盘唇,再漂亮的女孩儿也嫁不出去,即便最不入流的男人肯捏着鼻子迎娶,她们也得不到丰厚的嫁妆,体面、幸福的婚后生活。“莫西族”少女别无选择,只能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肉体痛苦,从15岁开始盘唇。
扩展资料:
盘唇过程:
西族少女“盘唇”,首先得准备“唇盘”,盘子多为陶质,大小不一。女孩子们必须流着眼泪,穿透下嘴唇,血淋淋的“肉窟窿”只为了盛盘子,这就要看她们的承受能力了,如果忍耐疼痛的尺度大一些,那么,塞进去的盘子就大一号。
如果忍受不住,便只能从小号唇盘开始。随着时光流逝,唇盘可以越来越大。据说,下嘴唇撑得越硕大,女孩儿父母拿到的彩礼就越多。在利益驱动下,少女们才多少有一点勇气和慰藉。为了佩戴唇盘,很多少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不仅要忍受漫长的煎熬,还得小心翼翼地擦拭伤口,以免感染、溃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盘唇族
一个澳大利亚电影摄制组走进非洲埃塞俄比亚,到访了摩尔西族原始部落。摄制组被该部落女子下唇戴圆盘的“配饰”所震惊。该圆盘最大的直径有将近20厘米。据当地人介绍,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19世纪,那时的摩尔西族妇女常常以这种方法吸引男子。
摩尔西族女人和孩子身上都绘有传统纹饰。为了戴上唇盘,女人们移除下颚牙齿,穿透上唇,并用陶土唇盘扩大唇部。耳部也相应地穿孔并戴有扩大耳垂的圆盘。 摩尔西族女人把下嘴唇拉长透空,用泥做的盘子填充支撑,把嘴唇撑得很大,形成了大盘子嘴的奇景。因此,她们又被称之为唇盘族。
她们以唇部畸形为美,没有唇盘的女性难以找到理想夫婿。如今,越来越多的部落女性开始选择放弃传统的唇部装饰风格,戴唇盘的女性越来越少。
摩尔西族少女长到10多岁时,就会穿透下嘴唇,往嘴唇里放盘子。所置盘子愈大,谓之最美,也可获得更多的女儿出嫁时的财礼。唇盘也不一定都是圆形的,唇盘越大,结婚时姑娘的身价也越高。唇盘最大的姑娘,其父母可得到50头牛的财礼,一下就成了富翁。唇盘成了致富的手段。
放唇盘前,要用刀将下嘴唇和牙龈之间切开,使下嘴唇与齿根分离。然后,先放一个小盘子把切开的口子撑开,使其不再长回去。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更换大的盘子,嘴唇就会越撑越大,最大的嘴唇能翻到头上把脸包住。这个痛苦的过程伴随着女孩成长为妇人。